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首先,将5G、猪周期相关概念的转债剔除。余下的转债进行数据统计后,发现去年12月跌幅不超过-1%的转债当中,仅有33%的个券在今年Q1跑赢了转债指数。将范围扩大到跌幅不超过-3%,仅有40%的个券是跑赢指数的。因此,没有概念的加持,转债的防御性和进攻性没有必然联系,防的好不一定代表着进攻强。
对4月下旬至今的转债情况统计后,发现上证转债指数下跌约4%左右,而抗跌品种或者逆市走强品种有较大部分是概念或板块支撑的,例如天马、东音、特发、广电等;而依靠基本面的往往涨幅不如前者,例如启明、光电、曙光、宁行。以上表明题材概念在当前仍然发挥明显,因此一季度的历史经验对当前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回归到该策略上(即希望配置抗跌品种来跑赢转债指数),缺点比较明显:除非题材持续发酵,否则抗跌品种与超额收益品种并不等同,存在较大的踏空风险和机会成本。同时,该策略的择券比较依赖阶段性的历史数据,因此可能错过低吸基本面优质的转债的机会。此外,题材个券的价格往往不便宜,且波动性极大,不可忽略这类转债对产品净值的扰动。
除此之外,我们也对2008-2009年这段V型反转进行总结,以观察是否有和今年一季度反弹相似的特点或可借鉴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H2至2018年Q1也有V型走势,从季节性方面考虑与今年初类似,但彼时的转债存续数量仅有四只,其中的汽模和白云转债分别在2017年中强赎退市,因此对这段反转不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