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长得这么快,和房贷有什么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上涨-买-上涨-买……买了就涨,涨了就买,形成了强烈的正反馈,晚买不如早买,买了就赚,早买早赚。这种“固定思维”形成,从个体到集体,渐渐形成了风气,自然也就是房价越涨越买的道理所在了,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判断,这个过程的上半段尚有理性与价值支撑可言,但到了过程的尾期,纯粹就是“财富洋溢”,买已经不是看价值了,而是看预期、市梦率等,无论房子、还是股票,都是一个道理。同样,如果房价跌或稳,早买早套,早买吃亏,谁还抢着去买呢?

商品的去库存可以通过降价促销,但房产这种资产的去库存反而是通过涨价来进行,比如现在部分的小城市,如果没有人口流入、没有资源与城市发展前景,房价却大涨,也形成了正反馈,这种“大涨”带有一定虚幻性质。

【跟风心理】我并不完全觉得,中国人的跟风不对,实际上“跟风”也有跟风的合理性,在房价上涨的上半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价值判断,不排除其中的部分也是跟风所为,只不过跟的什么风、相信的什么人,可能有所区别。

在中国,跟风的社会心理出现,大致有以下原因:

(1)决策的黑屋性质。一个公共决策,一个政策,不是经过社会大众讨论和酝酿,而是屋子里少数人的决策。所以,知道消息者,总是被理解为中国社会的“先知”。跟着先知,跟风,注重小道消息、隐秘消息,也有合理性的成分;

(2)政策的不持续性和不可预期性。本质上,中国的政策、投资机会,往往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打个比方,这次调控,很多城市的限售,某个时间点之前不限售,之后打上“限售”的戳子,失去流动性。政策之突然性,往往出乎意料,不可预期,因此,存在“过了这个村,就没下个店”,这给大众带来了强烈的不安:跟风,反倒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一窝蜂的先上车。

当然,也有很多人强调“独立思考”,而不是跟风。但独立思考的原料和过程,取决于这个人的知识架构、逻辑、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上,难度非常之高。否则,知道的信息是大众媒体告诉你的,思考的原料是教科书的,自己琢磨,貌似独立,其实根本就不独立。

所以啊,房子涨、房子跌、房子平平稳稳,既要看社会进程与城市化的大势,不为短期波动所动,更要看真正的价值之锚所在,合理的看待任何资产(房产)的财富效应与跟风,这样才心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