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都是怎么结算的?

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从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对于2014年10月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的计算方式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
在2014年10月之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退休费是按本人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
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而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取的不再是退休费,而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金。根据退休时间的不同,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发方式也有所区别。
对于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人员,他们属于“老人”。
因为养老保险改革前他们已经退休,退休待遇的标准已经明确,所以改革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影响,之前发多少钱改革后还是发多少钱。
对于2014年10月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被称为“新人”。
新人的退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主要与社平工资、个人缴费基数(职务职称越高工资越高,缴费基数就越高)、个人缴费年限有关。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每个月缴纳缴费基数8%的金额,存入养老金个人账户,因此累计储存额也是和个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挂钩的。
职业年金=退休时本人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年金都存入年金个人账户,最高比例不超过12%。
对于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10月之后退休的人员,他们属于“中人”。
因为“中人”的工作经历跨越了改革前后,所以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养老金的计发方式也是最复杂的。
根据退休时间的不同,他们的养老金计发分为两个阶段。
“中人”的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这个时间段属于“中人”的十年过渡期。
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实行新办法和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新办法的养老金构成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相比“新人”的养老金多了一个过渡性养老金。
这主要是因为“中人”存在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实际并未缴纳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并没有储存额,所以需要增设过渡性养老金,保证退休待遇不会受到影响。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老办法的养老金,是根据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加上国家规定的调资额和至退休当年的历年增长率确定。
当新办法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时,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中人”的养老金。
当新办法待遇高于老办法待遇时,根据退休年份的不同,发放新办法超出部分的不同比例。第一年(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20%,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假如小李和小马同年参加工作,并且都是正科退休,小李是2017年退休,小马是2018年退休。
小李的新待遇为5500,老待遇为4500,2017年度退休的保低限高比例为30%,所以小雷的最终待遇为4500+(5500-4500)×30%=4800。
小马的新待遇为5800,老待遇为4600,因为小马在2018年度退休,所以保低限高比例比小李高10%,达到40%,那么最终待遇就是4600+(5800-4600)×40%=5080。
“中人”的第二个阶段是从2024年10月开始,属于过渡期结束。
过渡期结束后,退休“中人”养老待遇直接按新办法计算,不再进行新老对比。
不过,虽然“中人”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早就已经明确,但是在实际的核发过程中,因为计算公式中的部分参数迟迟未能确定,导致“中人”只能领取按照老办法预发的养老金。
对于大多数“中人”来说,预发养老金会比实际水平低上不少,而且因为参数的计算拖了很久,导致预发的时间过长,让广大“中人”的意见非常大。
一晃眼过去多年,从2018年开始各省终于陆续开始对“中人”的养老金进行核算补发。截至目前,大多数省份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中人”也将慢慢都领到自己应发的养老金,关于养老金的争议也将慢慢平息,接下去“中人”们只要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