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社保缴纳多了,拿到手的现钱就少了。但是这种不适应只会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在我们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保制度建设初期,强制性的会少一些,弹性会大一些,随着社保制度的推进,这种弹性会减少,强制性的会增加。怎么看这个问题。社保的要求,并不是他今天钱不够了,而是为了社会的长期稳定考虑。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谁,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必然过程。当他老了,他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他就需要一个社保。社保还和社会安全联系起来的。所以美国还有一个社会安全金的收缴和支付的情况。
在推行之初,可以说,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低收入者。他们到手的收入都很难支付每个月的账单,你让他为35年后的生活去做安排,他很难理解。但是今天不做,他明天就会有麻烦。所有总有一个起步。在缴纳社保按照税收通道走的情况下,社保缴费从鼓励性,变成了强制性。也就是政府希望每个人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落到具体就是现金收入可能会有影响。或者肯定会有影响。但是总体的收入,也就是现在的收入和将来的收入,加起来,它就比原先大。这点要是能这样看,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而问题的另一半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这样做,那么其实就是一个大家马儿大家骑的事情了。社会总体的工资现金支付减少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那就没问题了。原先有一部分买了社保多的单位,比如医院,学校,他们的现金到手收入少,大家气愤他们的退休工资收入高。现在大家都一样了,那么,对整个社会来说,只要能做到一盘棋,原来拿3000,5000一个月的,现在都少了一块社保。实际上,只会对企业主影响更大,而不是对个人。对个人反而有利了。社会上大家钱少了,不是坏事,坏事是就一部分少了。所以放心吧,这对个人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