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替公司垫钱买东西开了发票,公司可以从公账转钱给员工吗?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这种情况在有些企业还不少。笔者之前碰到过一个夸张的,一个IT的员工,用自己的账户给公司买电脑,结果因为工作太繁忙,手上囤积了5、6万的发票一直没有报销。有人说他太傻了,白白为公司垫支,有人说他赚了,因为买电脑会有些赠送的积分,都到个人卡上了。

从事实来讲,他确实是为了公司买的电脑,每一台都是给公司的员工在使用,发票和每一台电脑都能匹配上,替公司垫了这么多钱,还没收利息,自然应该报销给他;但从财税的规范性来讲,他这种看似“大公无私”的行为,却也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1.到底能不能报销的问题

虽然说我们平时都说要“三流一致”,即保证货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一致性。但是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种三流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员工要出差去住宿酒店,然后再回来报销,这样的情形也很普遍。虽然是员工垫支的,但仍然是可以进行报销的。

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5月26日视频会政策问题解答也有说明:“现行政策在住宿费的进项税抵扣方面,从未作出过类似的限制性规定,纳税人无论通过私人账户还是对公账户支付住宿费,只要其购买的住宿服务符合现行规定,都可以抵扣进项税。而且,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不仅是住宿费,对纳税人购进的其他任何货物、服务,都没有因付款账户不同而对进项税抵扣作出限制性规定。”

但是,虽然如此,我们在最后的报销环节,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比如发票为公司的抬头,没有取得合规的报销凭据,那么也是不能报销的。

其次,要符合公司的内部规定。比如发票所列示的商品是公司所要求的,价格在预算的范围之内,该项列支已经提前获得了相关的审批。

最后,这笔款项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报销,之前有没有预支过款项,那么要进行多退少补,没有预支,那么员工直接进行报销。

2.尽量选择最优的方案

有时候情况特殊,比如时间紧迫,员工临时性地垫支了。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制定规章制度,来优化这样的流程。

首先,考虑能不能对公转账。对于金额比较大的交易款,是不适合让员工来垫支的。像之前的买电脑,就不适合让员工垫支。

其次,考虑特殊的岗位,确实需要垫支的,那么可固定一个流程,比如安排小额的备用金,进行周转。

此外,从内控的角度来讲,即使出现临时垫支的情况,也应该得到相应等级的批准,然后再进行执行。后期,也需要仔细检查相关的原始单据,确保与实物和事先的安排相一致。

总的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公账上进行报销,但是要想想有没有流程优化的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