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大部分吃瓜群众眼里。这个女的是利用规则薅羊毛。
这些吃瓜群众会自动忽略“伪造材料”、“非法获取他人身份”、“未实际乘坐航班”,这些很重要的信息。
索赔不至于,因为你无法举证因为她骗保,导致保险公司增加免责条款,上调费率。
其实这个案件并不复杂,只是很多人不愿意了解真相,而是凭着感觉来判断对错而已。
本质来说,这个案件属于网络灰产的一种,你做得小,那么一般保险公司也难得理会这种薅羊毛。但是一旦做成规模,做成了流水线这种故意刻意利用漏洞获利的,那么法律就出来了。
说白了,小打小闹的低调的自己薅可以;但是收集众多他人信息来说专职薅,保险公司就不会乐意了。
航空延误险本身就是一个羊毛险种,保险公司应该是理赔流程上出现了漏洞,不然那么多伪造资料,没有实际乘坐也能理赔成功,就说明有问题。
这里有个常识上的错误认知:
大众认为:利用这种漏洞来赚钱是合法的,因为漏洞存在不是大众导致的!
而我国法律认为:漏洞是人家公司的漏洞,不能因为有漏洞就成为你通过漏洞去赚钱的理由,有漏洞关你啥事……
保险公司认为:你一个人偶尔利用漏洞薅下羊毛,我都懒得去堵;但是你这天天变着花样还用别人名义来大规模的薅,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是典型的“民不举官不究”;薅痛了就举,官一追究就遭。这种事情还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