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不请自到。坐标张掖,不敢。
首先,本人在企业工作近三十年,以身说事,感觉这些年最不敢在公众场合谈论的话题就是工资。说实话,在国企的时候,企业内部工资差距还不是很大,厂长们月薪5-6000千,工人们接近2000多元。2004年企业改制后,领导们执行的是年薪,工资上调幅度令人瞠目结舌。就董事长而言,年薪达到20多万,其他董事会成员,年薪也达到15万左右。除了年薪,董事会成员还有绩效奖励、承包经营奖励、股权奖励、年终分红等等。我们呢?基本上是原地踏步,真让人难以启齿。
其次,难以想象国企十年没调过工资,更难以想象的私企、中小微企业员工,每月保全额定的工资,都成为一种奢侈的想法。前段时间与国企同学闲聊,他说自己十年没调过工资,甚是愤愤难平。我告诉他,我们近三十年只调整两次工资,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400元。他居然说,你们那是私企,企业都是人家老板的,和我们国企有啥可比的!当时把我气得半天没接上话题。
再次,这些年体制内人员工资不断上调,旱涝保收,已成为当地人最光鲜亮丽、最令人向往的职业。不光体制内人员,还有像烟草、电力等独家垄断行业,人员工资也绝对和体制人员有的一拼。说件小事,从前几年开始,体制内人员每年的取暖费,按照月工资标准发放。我们呢?一直执行的是1250元/年的标准。同样都是为人民服务,人家每年挣几年取暖费,我们夫妻双职工,勉强凑够当年的取暖费,真让人郁闷!至于养老金、医药费、住房公积金等等,那就更没办法言及了,一句话,丢人呀!
最后,现在我们这边大学生,毕业后很少就业的,大家都待在家里复习,一门心思往体制内考取。我有个外甥,出学八年了,逢试必考,屡屡不中。每次见到他,总感觉他的身上有范进的影子在恍惚。有次闲聊劝他去企业工作,马上三十的人了,总蹲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人家直接给我来了句,舅,你几十年了在企业混了个啥名堂?那一天,平常很少喝酒的我喝了个酩酊大醉。都说现在企业闹用工荒,现实也确实很无奈,三瓜两枣的工资,养自己都困难,想成家绝对是想多了!家里经济好点的,供奉着孩子考出去;家里经济差的,外出打工就成了有且仅有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