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主要铜矿相继罢工停产,先是必和必拓(BHPBilliton)旗下智利Escondida矿场工人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罢工事件,吹皱了铜市一池春水;随后美国自由港麦克默伦铜金矿公司也于上周将Grasberg铜矿工人遣散回家。
Escondida和Grasberg正是全球前两大铜矿,罢工事件发酵,引发铜价快速升破6000美元/吨的强阻力区域,LME铜于2月13日最高上探至6204美元/吨,此后小幅回落。
回顾“罢工编年史”,罢工事件在铜市几乎年年有,用“一言不合就罢工”来形容十分恰当。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海外铜矿罢工,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源国通胀压力抬升、铜价回暖后工人涨薪预期增强与海外铜企降本增效战略未改的矛盾,预计这种矛盾将贯穿2017全年。根据SMM统计,全球今年合同到期的铜矿有11家,其中5家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一旦劳资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铜市就或掀起“罢工潮”。
铜矿罢工频繁
铜矿罢工并不是罕见突发事件,回顾全球铜矿罢工历史,其发生频率十分频繁。结合中银国际期货和金瑞期货统计数据看,从2006年以来,除了2010年、2012年和2016年,其余年份每年都有铜矿发生罢工。
仅以Escondida铜矿为例,2011年7月23日Escondida曾经历连续长达两周的罢工,令全球铜市感到震惊,造成该项目铜产量锐减。8月8日,工人最终选择了接受资方并没有改进且之前已经拒绝过的薪资提议,因为工人已经疲惫且他们的家人正给自己施压,要求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2006年8月2日,Escondida资方曾向工会提出了一份新的三年期薪酬合同,包括工资上涨3%,对每个工人一次性发放810万比索(约15000美元)的奖金。尽管这一方案已经比此前的内容大有改进,但工人们未经表决就直接拒绝了资方的提案。于是,2006年8月7日开始罢工,在25天后工人决定接受多数条款并结束罢工。
“铜矿罢工诱发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合同到期薪资谈判、工人劳动强度增加要求加薪、工会与资方发生人员裁员或利益冲突、铜价上升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收入、工作环境恶劣要求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政策政局变动对工人利益造成影响或者潜在影响的罢工等。当不同时期,不同矿山的罢工对铜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中银国际期货分析师刘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