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转型全视角梳理——山东篇
8月13日17兵团六师S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引起市场对其城投属性的讨论不断。以往城投债投资的逻辑主看“信仰”,但43号文发布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文件鼓励城投转型,主营业务结构的转变,导致城投的“真假”愈加难辨。经过此次事件后,市场对城投平台的性质判断将更谨慎,对主营业务偏产业类的发行主体,将更多以产业债视角进行评价。
以往对城投转型的研究主要结合各式监管文件推演转型的方向及可能的影响,但是对现实的转型现状较难把握,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城投转型的进展,我们将从微观数据出发,从微观角度分析城投平台目前转型的情况,梳理各类平台转型的方向及其现状,以便投资者们更准确地掌握目前地区的城投平台“信仰”存多少。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先以山东地区的城投企业为样本。
我们以wind的城投债口径为标准,筛选出目前山东地区存续城投债的发行主体共118家,其中93家发行人披露了14年至17年主营业务收入的详细信息。因而我们以此为样本,对发行人的业务转型情况进行分析梳理。
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住房开发建设等盈利性弱、现金流创造能力低,且资金收入主要源于政府的业务划分为公益性项目,其他业务包括供水、供热、供电等公共服务,管网租赁,房地产开发销售,贸易,金融服务,旅游等都划分为经营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