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益民两权益类基金浮现危机?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本周,内地基金公司2016年年报进入集中披露期,公募基金完整的持股清单逐一曝光;与此同时,各只公募基金的潜在风险也渐渐浮出水面。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的年报半年报不同,在2016年整体波澜不惊的行情中,多只基金的清盘风险却渐渐显现。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在首批披露年报的公募基金中,目前东吴、益民等两家公司旗下的各一只权益类基金披露去年曾经在某一时间段遭遇过清盘危机,他们分别是东吴新经济、益民核心增长。


通常,清盘危机的出现与公募基金的业绩不佳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几只基金产品将何去何从呢?

基金清盘渐趋常态化


记者查阅相关基金的年报,益民核心增长的年报中如是表述: 本报告期内, 本基金有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 东吴新经济的年报中同样有类似的表述: 本报告期内,因赎回等原因,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公司正在拟定相关应对方案。


与这两只基金表述不同,光大风格轮动在去年曾经两次出现过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况,第一次于去年4月22日出现,于6月15日终止;第二次于去年10月18日出现,11月7日终止。与光大风格轮动类似,东吴内需增长去年也曾出现过清盘苗头,但后来已经化解掉了。


在东吴内需增长的年报中,基金经理如是表述: 本报告期内,因赎回等原因,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但由于公司持续营销,已于2016年6月24日起本基金资产净值高于5000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


那么,公募基金满足怎样的条件才会清盘呢?针对非发起式基金而言的话,根据相关的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实际上,随着近几年资本市场的牛短熊长,基金清盘已经日趋常态化,国元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自从2014年9月首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退市以来,截至2016年年末,清盘基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55只,其中2016年一年清盘了18只基金,最初宣布清盘的基金多为流动性差且收益较低的短期理财型基金,而如今清盘的基金已经扩散到QDII、债券、偏股、ETF、分级等各种类型上。


北京某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今公募的清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金公司主动召开持有人大会,通过持有人表决后进行清盘;另一种是运作期满而自动清盘,后一种基本为发起式基金。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就自动终止。


私募基金人士刘启分析,偏股型基金清盘压力加大,一方面去年股票市场赚钱效应下降,随着风险偏好降低,赎回也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产品发行数量增多,但募集资金规模整体下降,即便发行时通过过桥资金达到规模门槛成立,但后期投资业绩一般,加上营销支持不到位,规模下降快也在意料之中。(来源:南^方^财^富^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