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证监会3月31日就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新规对外征求意见。该规定对现有监管规则进行全面“查漏补缺”,严控流动性风险。
在经历过近两年股市以及债市波动之后,公募基金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越发凸显。
此前,证监会召集公募基金行业内多位相关负责人就公募基金强化监管和运作管理事宜进行沟通,并形成多项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新规最终如约而至,在3月31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就《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规定》涉及公募基金产品投资比例、风控机制、申赎管理等方方面面,业内人士认为该监管政策的执行将对未来公募基金发展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募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未能及时变现基金资产以应对投资者赎回申请的风险,本质上是基金组合资产的变现能力与投资者赎回需求的匹配与平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成为本次新规的关注重点之一,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即控制货币基金无序增长,实施产品分类监管,对货币市场基金设定比普通公募基金更为严格的流动性指标限制。
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近年来基金行业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日益加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个别基金公司因集中持有中小市值股票而面临较大流动性管理压力;
二是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逐步暴露,公募基金持仓债券发生违约将对基金份额净值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容易引发持有人集中赎回,发行人信用风险引致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三是2016年以来,由于大量机构委外资金涌入,持有人结构高度集中,机构同质化,资金呈现“大进大出”特点,市场突变情况下赎回行为高度一致,给基金投资运作带来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