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时间,先有证监会出台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现又有银监会发布整治三套利的工作要求,监管双管齐下,机构委外业务格局面临重塑。
近期,银监会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 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 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文中不仅对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为载体的通道业务要求进行整改,对涉及到银行委外的资产也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
曾经机构热捧的委外时代,现如今随着监管的收紧似乎也开始逐渐进入瓶颈期。
前有保本、分级、子公司,委外似乎也有被彻底监管的趋势。对于委外基金,经历最好的时代,是不是真正面临最坏的时代仍需要商榷。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坦言,虽然早在此前证监会多次针对委外基金实行监管后,基金公司对委外业务已然有过多次调整,但随着这次新规的出台,监管层意在从银行端继续从严监管,双管齐下无疑会让委外产品的发展空间继续缩窄。
收益率势必下行,委外继续回到机构比拼主动管理能力的时代。
通道受限,恐引发债券风险
在《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中,监管层对通道业务的限制让早已进入 冬眠 的基金子公司再次受挫。
据悉,监管层明确表示对三类套利活动的整治是针对当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尝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的专项整治。
一些对接理财产品、资管计划从而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也被监管层所警示。
对基金子公司而言,原本通道业务就在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下不断收缩,不少基金子公司甚至在新规后面临无业务可开展的窘境,而《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则继续给通道业务施压。
沪上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部门高管透露,此次针对银行端的整治可能还是最后会落到委外产品上,公司有不少委外的专户产品都是由银行借道而成立的,从一定程度上会被纳入此次监管的范围。
而一家城商行业务部负责人则透露,公司从2016年开始共委托发行超过50亿元规模的产品,其中接近半数都是走的基金子公司通道,甚至有不少是先通过券商资管再借道基金子公司的双重通道模式,现在这样的模式恐怕会遭到严管。
现在委外的资金很多都是来源于银行的同业理财资金,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同业资金被限制,一些不合格的表外资金就很难流入到委外市场,委外的量一定会受到冲击。
由于银行受累于MPA考核,广义信贷的扩张空间明显受到约束,不少银行甚至不愿意对外进行放贷,这同样会对委外规模的增长施压,但也有消息指出,银行MPA考核空间或有放开的可能性,这或许会让委外不至于被一棍打死。
但有基金经理指出更深层次的影响,银行监管加强,金融去杠杆延续,债券的风险必须警惕。 对于利率债而言,同业套利链条如果收缩,很多机构不得不加大抛售利率债的力度。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认为,对于信用债而言,规范委外或促使资金回流表内,而穿透管理将降低银行风险偏好,加上信用评级准入趋严,低等级信用债新增需求下降,降杠杆过程中还可能面临抛售风险。
一旦信用债出现抛售,债券市场的风险将进一步扩大。(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