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的高低会影响购房成本。
目前,房贷利率无疑是处于一个下降通道里。全国首套房贷利率平均水平,自去年10~11月份达到5.71%的峰值后,迄今已经连续下跌6个月,最新数据为2019年5月份的5.42%,仅比基准利率上浮不到11%。
具体到各地市,执行利率情况各不相同。比如,厦门市已经出现按照基准利率4.90%执行,上海市对首套房是按照95折执行等。
利率降低会给购房者节省利息支出。那么,房贷利率处于什么水平,才是购房者入市的合适时机呢?
我的观点是,要区分购房的目的来讲。
如果还是无视“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逆历史潮流而动,总想着投资投机炒房,或者想通过房子实现保值增值目的,恐怕在现在和较长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只要是贷款加杠杆购房炒房,总会有首付款的机会成本、贷款的利息成本,以及购房的交易成本、时间精力等等成本,如果自认为是抄底成功,但是房价长期徘徊不涨,往往会事与愿违造成损失。这种情况下,房贷利率的高低倒是次要的,关键还在于房价能不能够延续,像过去20年以来一直涨一直涨,成为创造财富的来源。
对于刚需购房者,房贷利率和房价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看收入现金流是不是可以覆盖日常生活开支和月供。
就现在的房市而言,经历了去年的近乎冰冻期之后,房价在总体上是稳中趋降的走势。但是,不少地方今年一季度再现“小阳春”行情,这又引起了官方更进一步的关注,甚至出现了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热点地区房贷利率浮动比例不得低于固定值,从而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判断,房价总体稳中下跌的概率要远比上涨大很多,不排除部分前期炒作过热的地区出现大幅度跌价的风险。但是,对于有人口、经济等因素支撑的城市,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小。
因此,刚需购房者重点要考虑是,居住的迫切需求与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如果收入来源稳定,且月供在可支配收入的40%以内,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居住需求,就没必要再继续等下去。
因为各地情况不同,很难能够统一步调房价跌到谷底。假如为了等待房价低点,还需要较长期牺牲居住和生活质量,似乎就有点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