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有点不是很准确,我大致明白题主的意思,如果是同款产品,比如中国人寿的**一生,网上网下名字一模一样,那肯定是一样的产品。保险条款也大概率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差异仅限于是保险代理人卖出去的,官网卖出去的,还是第三方的各种渠道,包括传统渠道和新渠道销售出去的。而从理赔和保障来说,流程也几乎一样,只不过是代理人和经纪公司等销售出去的产品,相关公司会代为理赔。官网销售出去的产品,用户直接走官方渠道联系。
但互联网渠道的产品也有蛮多是“独有”的。比如不少公司的百万医疗险,实在是挺便宜的,基本都是电商部门开发出来为了导流吸客拉用户,所以代理人渠道很少卖这种产品。一种可能是代理人不卖,另外一种可能是太便宜了,代理人也不怎么爱卖。搁我,卖给你三四百块钱的医疗险,还要各种解释,还要盯着续保,还要理赔跟进,不够费劲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解决,其实对谁都好。
另外就是如果渠道强硬,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定制产品。这也分两种,一种是保险公司挺大的,根据渠道,提供了看似不同的产品给用户,但对比一下,除了名字(很多时候是那个昵称)不同,条款其实一模一样。但也有渠道确实很强,像楼主说的batj这些大公司,跟保险公司要求产品的时候,一种要求渠道独有,不能把这个产品给别的渠道。一种会要求条款一致,导致有的公司百万医疗险都得开发好几个版本,核保和告知条件居然还不太一样,但有的渠道又会同时上好几款医疗险,用户也有点晕,也是很神奇的。
另外就是这些公司要产品,大概率跟招标没区别了。看到市场上有这个需求,希望出这个产品,跟再保公司对一下数据,把利润和各种开发成本都压到最低,然后去市场上“招标”谁愿意接受谁就来做。保险公司一方面有创新需求,一方面也贪图这些渠道带来的用户,就算是利润较低甚至是略微亏本,只要不是太严重,都还是有不错的公司愿意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