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债转股对银行影响几何
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至少对这些国企构成重大利好,无债一身轻,财务报表突然靓丽,再没有沉重债务负担,仅仅是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但无妨,反正都是国有控股,肉烂在锅里。对银行股中性偏利空,利息收入必将减少。历史的倒退,好不容易形成的契约精神遭破坏,商业银行们有重回政策性银行的风险。不过,若这一万亿股权能原价转让给 央行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 ,则仍是利好。如果将来抛向二级市场,则是利空。透过现象看本质, 债转股 相当于国家印钞一万亿救市,是新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逻辑上对股市构成利好。
这1万亿的债转股现在还难下结论说是利好利空,跟具体的债转股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对股市的长期走势肯定有比较大的影响,需要跟踪留意。如果是按上世纪九十年代朱镕基总理时的老办法做,那股市就是要吹泡泡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太大;如果用银行或银行的子公司直接把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的话,看要怎么定价这些债权;如果是通过银行系统最终打包成产品让市场投资者埋单的话就应该是利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杨德龙认为:银行有效降低坏账风险,企业轻装上阵度过难关,重大利好!市场将出现千点以上大反弹。
喜投网创始人黄生则认为:新万亿救市,注定以失败告终!由全社会买单。
两种观点,貌似针锋相对,格格不入,其实这只是对万亿债转股的不同解读,其实,他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做出的判断,一个人说的是效果,一个人说的是结果,效果来说,债转股对证券市场,特别是银行地产及高负债率国企,构成重大利好无疑!它们,又是指数重要成份股,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它们启动,指数大幅反弹千点不是梦。黄生的观点是认为此次救市结果必定失败,并且列举出了很多条理由。
债转股对银行的影响几何?
债转股出台的背景: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已经对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实施一定的举措。比较银行自己做和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做,对银行来说最大的区别是,避免了大幅折价转让不良。通过债转股这一方式,一方面能够起到降低账面不良率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自行处置的力度。
银行主导债转股将成为主要模式:银行主导的模式更符合市场化原则。目前贷款不良率的水平相对较低,不需要政府出面实施集中式的处理。目前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了可能。
债转股标的的筛选更可能是关注类或正常类贷款:商业银行并不倾向于把不良债权转为不良股权。关注类贷款里有大量隐含的不良。关于隐含的不良,可以通过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来衡量。标的的选择可以从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的角度衡量。债转股可能更适用于特定的债务企业。银行在实施债转股时也存在 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对于比较好的贷款,银行不愿意随便将它让给别人,只有差些的才有动力把它剥离出去。标的的选择标准应该是一些地方性的龙头企业,或者很明显由于受周期性影响而导致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的一些企业。
债转股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促进投贷联动,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通过债转股对存量贷款试点,先做存量的,然后再做新的、增量的投贷联动资产。市场化债转股,商业银行具有标的选择权和真实股东权利,等同于给银行发了一张股权投资牌照,对银行为利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债转股,扩大综合化经营,增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2)提升投行作用,强化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双线作战能力。债转股的实施,带动投贷联动,将对金融市场 的将演进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占比将下降,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将扩大。(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