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就像捕鱼,要想捕到大鱼,除了熟练运用捕鱼术,还要过滤各类外界“噪音”。
很多时候,我们懂得很多理财道理,但仍然不能收获理想中的财富,就是噪音干预了我们的决策。
比如,七大姑八大姨总劝你买黄金,理由是做黄金投资亏钱都难,你听信了,投入了大笔的血汗钱。
可是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现货黄金的价格一路走低,你的血汗钱还没拿回来,已经预计要倒贴不少。你方不方?
再比如,你的理财顾问跟你强推xx 基金,说基金管理人历史业绩如何优秀,你这一分钟不买可能就错过了。
这时,你心里想着“这下稳赚啊”,就果断投了不少,结果亏损了不说,基金管理人还跑路了……
以上例子中,别人的投资建议反而成为你的负担。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学会过滤各类“噪音”,不要让其打乱自己的投资逻辑。
01
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信息噪音的形成离不开“注意力偏差”,那么什么是注意力偏差?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经常对该注意的事情忽视不见,对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却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
比如,很多人看到“震惊全国”、“触目惊心”的文章标题,就忍不住点进去,结果发现并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心甘情愿当了一回吃瓜群众。
在投资上,注意力偏差的影响非常大,盲目跟风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媒体提到过的”、“朋友专家推荐的”、“股吧里讨论最多的”,被动去接收信息,慢慢变得懒惰,不再独立思考。
等撞到南墙,想要回头是岸,你才发现已经晚了,亏损已成事实。
其实,噪音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看还挺合逻辑,但随着投资市场变化,往往经不住考验,最后成为投资者赔钱的“原罪”。
02
两方面过滤噪音
过滤噪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获取的信息质量,辨别和过滤低质或低效的信息;二是增强判断的准确度。
● 从信息源开始做“减法”
你想要做投资,那么就要学会分配注意力,只盯住有用的信息、自己擅长分析挖掘的信息。
另外,就是多和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交流。身处一个资源丰富的投资圈,信息还可以实现共享。这样的话,你会更容易抓住市场投资的重点。
比较好的建议是:
① 不要太关注历史信息,因为这些已被市场证明,没有什么价值。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要努力挖掘那些还未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信息,这里面可能就隐藏着投资机会。
② 多去关注产业结构性信息,抓住与民生消费相关的投资机遇,比如医疗、养老、保险。
在这方面,股神巴菲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10岁时,巴菲特就对炒股入了迷,像成年人一样,他努力学习掌握股票跌涨规律。
25岁的时候,巴菲特就选择离开喧闹的华尔街,回到自己安静的的家乡,以便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做好投资”这件事上。
● 守住自己的能力圈
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度,需要的是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投资者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当你根本看不懂,又没有高手提供投资分析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克服恐惧。
我们都很崇拜巴菲特、比尔·盖茨,可是你知道吗?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但是巴菲特却从未投资过微软,原因非常简单,就因为看不懂。
当年很多大牛没有投阿里巴巴,没有投腾讯,不是因为阿里不好,腾讯没有前途,而是真的看不懂这些科技企业。
投资是门艺术,一个真正睿智的投资者总是懂得扬长避短,而不是简单的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