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民营企业贷款的这个春天,看上去近在咫尺,其实依旧有许多难点需要破除。
银行纷纷表态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风险把控、利润保障及亏损评估,转化成现实动力,还不会一蹴而就。
因为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破题,是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要根本改变,首先现在发出的积极信号非常重要,其次要真正落地于实践还需要更多的探索。银行做一个表态,立马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但这种提高,也是渐进式的。从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逐渐得到认可。而民营经济在历史上,不说不如国有企业,其实也不如外商投资企业,不管是税收优惠,还是银行贷款等等,确实在扶持方面还不够给力。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应当比较明了。要知道,现在民营企业有一个“56789”的说法,“5”就是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6”就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7”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了70%。“8”就是城镇就业超过80%。“9”就是民营企业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
但民营企业占贷款的比例,却只有25%。而且民营企业贷款的利率,远远高于国企,如果包括一些灰色支出,可能利率达到倍数。
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合适的。
现在,因为大家广泛认识到,民营企业最近几年投资剧降,民营企业陷入一个阶段性重要的难关,导致国内经济活力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包括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核心部门,有意识到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但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特别是要提升中小微企业在政策、资源与服务方面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