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认为疫情之后,物价会出现大涨。
物价由供关系决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什么涨得最多?当然是猪肉,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从年初时的10元一斤左右上涨,高的时候,有些地方达到了50元一斤,涨幅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一路上涨,带来了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得CPI不断创出了数年来的新高。
那么猪肉价格为什么大涨?主要还是供需关系改变影响的,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以及前几年猪周期不景气和环保督查的原因,大量小中养殖户户退出了生猪养殖,生猪出栏率大幅下降,最终造成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得猪肉价格一路上涨。
那么此次疫情之后,供需关系如何影响物价呢?
实际上我认为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基本的生活需求来讲,疫情期间都是保障的,超市里油、盐、米、菜,什么都不缺,戴上口罩做好防护随时都能买到,基本需求并没有被压制,既然需求没有被压制,即便在疫情结束之后,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现在用多少,到时候还是用多少。
重点看的就是供给方面,供给方面来说,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业方面,现在农村很多地方暂时还是封村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过年的这段时间,也不是农忙的时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村解封,农耕活动可以正常开展,农业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生活消费品,这主要依赖于轻纺织等制造业,此次延长了春节假期,但假期结束时正好是抗疫的关键时期,各地都对复工时间进行了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制造业产生影响,但从2月10日起,各省企业都已经开始有序的分批复工,很快生产就能正常恢复。
因此,供给方面的紧张只是暂时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二月出现峰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在5月份之后,各项生产工作能够有序的恢复,供求关系也将会重新达到平衡,物价整体会保持平稳。
在整体平稳之下,不同类别的消费价格会有所分化,比如说医疗物资类物品需求依然会较大,即便是疫情平稳了,大家在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做好严密的自我防控,包括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需求依然会很旺盛,价格会明显高于平时。由于此次疫情会造成很多人收入减少,控制消费支撑,对于非必须的商品,比如娱乐服务业,以及电子消费产品以及高价值的房产等,价格则会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