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购买过安利产品,身边也有亲戚朋友销售过安利产品。我个人认为安利是自己给自己做砸了。
1.过高的产品附加值。
在早期国内保健品市场一片空白的时候,安利可是捡了个大漏。当时的安利说它是保健品市场的垄断者毫不过分。作为垄断者,那么它就享有定价自由。把老百姓几元钱就能买到的维生素A\B\B\D一包装,都成了好几百元,不仅把包装做的高大上,还把功效高的无所不能。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安利的保健品,并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专利水平,也没有特别复杂工艺的产品,全部是比较常见的大豆蛋白质、胡萝卜素、大蒜素等等。
当然,有了高额利润谁不眼馋,这个行业很快就被其他企业盯上了,开始与之划分市场。因为其定价机制的BUG,其他厂商很容易用同质低价的产品吸引走消费者,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汤臣倍健,产品几乎一样,定价却少了一半,遇到打折,能比安利同产品减少1/3。还有药厂也纷纷加入,比如修正药业。
另外,现在的消费者也不比以前了,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广了,以前电视上说好就好,有亲戚朋友推荐才会知道。现在有互联网啊,全世界的保健品都能尽收眼底,比如国内现在比较火的swiss,人家也是价廉物美啊。
竞争者多了,且产品更加大丰富和廉价了,安利还紧紧抱着它的铁饭碗,不肯降价。除了安利的真爱粉,谁又肯买它的帐?
2.过度营销的经营策略。
你说直销模式好不好?成功学那套有没有用?只能说早期是迎合市场需要的。
大家都发现了,安利的销售员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夜里两三点送货,人家也能准时准点到达,销售员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比起以前百货公司那种冷冰冰的经营,简直不要太得人心。这也是一开始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人家服务确实做的好,这没的说。
不过如果仅限于此,那就刚刚好。我们说的是有点过度了。人家有病不让吃药让吃保健品,人家孩子才1岁多,让吃保健品,人家减肥不让吃饭让吃保健品,好嘛,最后出了一大堆事严重损害了其口碑。让人感到反感。
再者,国内打着直销做传销的公司都是在效仿安利,安利一时间被成为了传销公司之父。传销企业越来越臭名远扬,顺带着把案例也给搞臭了。大家在听说安利的时候,总觉得要警醒一点,别让人洗脑了,别让人骗了。其实在直销模式全国泛滥的时候,安利就应该及时转型了,不过前期带来的红利还使它念念不忘旧情,旧情反过来给它狠狠一击。
3.横向扩张太激进。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安利远不像以前一样单纯,除了卖大家熟悉的保健品和家用洗条用品外,同时还生产雅姿化妆品。另外,安利还有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各种炊具等等,让人非常质疑其专业性,感觉是什么挣钱就往那里钻。再说说她横向发展的这些产品质量如何呢?要说质量,也不是太差,但是性价比实在是有点太太低了。一套炊具要6000多元,除了那些真爱粉谁会花这么多钱买一套炊具呢,即便是商家吹爆了天,什么黑科技,大部分消费者还是理性的,那么杀熟这个事真的也让人很败好感。
销售人员的纷纷离开也表明,一再顽固守旧,不创新,不迎合消费者,沉浸在原有的成绩中是不经不住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