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新的风口还是一戳就破的泡沫,谈到新技术,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怎样为我所用?与哪些场景结合才能够实质性地发挥技术效能从而推动行业革新与发展?近期《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从技术、研究以及金融人士的不同视角,探寻科技背后的意义所在。
发力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衍生出无限的市场机遇。”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说,“我们对现在很多最新技术应用已经走到了学术的前沿地带,而在当下的大数据和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企业都要基于技术创新改变经营方式,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空间也越来越大。”
不久前,拉卡拉集团与蓝色光标 共同成立大数据研究院——“昆仑堂”,并成立四大实验室: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服务机器人、区块链应用。北京大学商务统计与计量系主任王汉生对此评价称,这是营销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而数据与场景的结合可以最直观地转换为可感知的商业价值。
孙陶然表示,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影响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发展转型、管理方式变革和社会效率的提升。运用技术驱动,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为商业模式带来变革,将是大势所趋。
拥抱技术更要遵循金融的逻辑
产业要素的变更与金融服务的升级互为促进,新商业群体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金融服务。然而,创新型金融服务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技术叠加后的产物,依然需要遵从金融的底层逻辑。在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张越看来,金融本身从来没有变过,要完成它的基本功能,实现存贷汇兑,要拥抱技术,更要遵循金融的逻辑。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区块链主管卿苏德认为,通过算法的信任决定了价值的传递和信任的传递,解决了信息不透明、价值不传递、信用风险等问题。而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宜信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认为,未来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包括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特点,还有智能合约的微服务化,可以很容易打通供应链之间的数据壁垒。
区块链与风控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谈的多关注的多,实际进展有限。我们期望这个技术改变社会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生活,但它不是万能的。”麦子金服副总裁李晓忠说,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对于区块链这一底层技术要去研究,但目前还在基础研究阶段,应用还不够成熟。
至于用在金融经济等领域对风控有多大影响,李晓忠认为,区块链技术在某些方面有用,但在某些方面作用不大。比如,区块链具有不可撰改性,对交易的真实性有所帮助;同时数据传输可提高便利性和效率,但对于借款逾期风险是解决不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息不对称是永远存在的;二是假设即使所有信息上链,分布式存储,但链条太长、数据太多,全网全链数据更新效率反而会降低。
李晓忠表示,区块链毕竟是一个底层技术,当这一技术发展到某一天,效率不是问题、信息足够公开时,它应该是有用的,也真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还要继续关注它、研究它,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意义重大
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CEO林坚诺认为,区块链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不可篡改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很多,增加智能合约以后,履约成本效率都会大幅度优化;其二,去中心化,从而保证交易的公平和公正,联盟链在金融领域会成为主流;其三,去中介化,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欺诈成本,极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据林坚诺介绍,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很重视区块链技术,目前申请了多项区块链专利,也准备在供应链和智能合约两个方面推进实用项目。
区块链技术带来新应用
数链科技CEO陈海峰认为,从新旧技术连接的角度,区块链完成了无纸化进程的最后一步,这也是区块链的魅力所在。在区块链出现之前的中心化系统中,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是受到质疑的,虽然有加密签名技术来建立一些电子文件的信任关系,但有些事情在中心化系统中无法保证。比如,一个电子文件到底是事前做的还是事后串通伪造的很难确定;电子信息在中心化系统中被恶意删除导致重要信息丢失也是很难防范的。所以,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无法完全取消纸制的实体凭证。
在陈海峰看来,区块链的多方共识、多方存证、加密技术等使得电子信息有了原始凭证性,解决了电子信息的信任问题,使得原来无法脱离开纸制实体原始凭证的系统,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系统的效率,使得原来不可能的很多新应用产生。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手段不是产品
INK银客集团合伙人、副总裁李飞说:“首先,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这两者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区块链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储存加密方式,不是产品。”
李飞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最适合区块链的应用一定是金融,因为区块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信任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去中心化。尤其信任问题,金融行业最需要信任。金融机构现在做的事情都可以用区块链去完成,但是这个路还很长。毕竟现有的金融体系非常复杂、非常稳固,不可能很快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