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眼下股市和商品期货走势,光看经济数据,货币利率汇率走势,会越看越觉得别扭。比如国债利率上升,资金价格提升,资产价格应该下跌,但指数和大宗期货还能涨。指数一直涨,个股大部分反而还下跌了。
资本市场的博弈力量十分复杂,有经济的,货币的,政策的,另外参与人特质同样影响很大。这些力量微小的差异,都会带来方向性变化,需要用一系列简单的模型才能大致搞清楚。这里通过金瓶梅里的四个人物:潘金莲、武松、西门庆、武大郎,试图解读下眼下复杂的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大致趋势。
1.1、潘金莲:裤带外紧内松
潘金莲昨天阐述过了,代表的是央行对货币政策态度。过往放水过度,带来资产泡沫和僵尸企业债务黑洞,越玩越难以为继。13年尝试过收紧货币,降低债务杠杆,但最后股市大跌,压力巨大,没能撑下去,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就只能装着看不见,继续放水,搞房地产。现在债务和泡沫越滚越大,全国工业企业一年利息7万亿,净利润也才六七万亿,三四年后利润就赶不上利息了。同时汇率也成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汇率和债务不同,受制于美国印制的外储,自己还决定不了。保汇率就需要收紧货币,收紧货币实体和房地产就要承受巨大压力,就业也会受到影响,两难了。
最后货币政策只能是类似潘金莲的裤带,明紧实松,至少保证经济能苟活,能暂时稳住,在等待中寻找转机。按专家的话说是“经济稳定基础持续得到夯实”。汇率这东西能守住就守住,守不住就算了,贞操又不能当饭吃,当然姿态还是要有的。
这里的结论就清楚了:央行在货币收紧上很难壮士断腕,利率最终会追着物价和汇率走。意思是说,物价不明显波动,就继续维持这个状态,如果物价有波动,利率就跟着追。至于汇率,重要性排在物价和利率之后,实在不行就适当贬贬。
1.2、武松和西门庆:逼上梁山,顺便调戏妇女
这两个人物在一个载体上体现,这就是险资。部分老百姓有钱了,买了大量保险,保险企业也就有钱了。一些资金确实能出海,但现在出去越来越难,也要讲政治了。最后被逼只能在A股买控股权,靠股息过日子。这就是武松的角色,无路可走,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