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我国石油企业之所以会亏损,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的原油产生亏损,一个是进口的原油产生亏损,第三,是库存产生跌价计提亏损。
假设,按照我国主要原油开采企业的开采成本为60美元,那么,低于60美元的国际油价,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就是实际亏损。尽管有《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特殊的国内定价机制保护我国石油开采企业,但是,假设按照最低价40美元,设置了国内成品油的最低价格区间,但是,按照60美元的成本跌到40美元,也是实际亏损。
第二,假设,我国在去年和今年石油暴跌前的价格区间在60-65美元以上的所有进口原油,其进口价格不低于60美元,而按照目前国际原油最低价格6.5美元,和最新价格14美元,造成了实际的巨额亏损。
第三,库存跌价导致亏损,作为我国的石油企业,多数是国家战略储备和自身进口储备的主要承担者,那么,历史上用于储备的石油价格都在65美元以上,而实际原油价格跌到14美元,则需要对所有库存计提“跌价准备”,也就是按照最新的国际原油“公允值”即14美元(或者一个移动平均值)为锚,对库存计提减值。从而造成了减值亏损。
因此说,以中石油等为代表的我国原油开采和经营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价值投资企业,而是一个“强周期”风险的周期行业,而周期行业必然就存在一个级别波动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营波动风险,如果,按照今年这种极端的国际原油价格表现,再假设一个“极端情况”会因为国际疫情导致的需求和经济的影响来看,可能维持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那么,这半年的时间内,之前的所有库存,进价都会产生亏损。
而如果按照目前经济形势,假设汽油柴油消费出现下降,那么,因为需求减少,对于类似中石油等企业来说,无法正常“进口”——“生产”——销售,就要转为库存或者储存,而储存,则进一步加大其储存的费用,比如,第三方原油储备基地的储存费用或者以“油轮”方式储存带来的的租赁费用。
因此,国际油价暴跌带来的不仅仅是国际油价,并且包含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和库存减值,以及消费萎缩,下游化工行业对原油需求下降,由此新增的原油储存费用的增加加大了类似中石油等企业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