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发债收紧后,资金紧的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6月12日晚,国家发改委发布企业境外发行债券风险提示,称五家企业发行外债未履行事前备案登记,并要求五家企业应尽快补办有关备案登记手续。

被点名的五家企业包括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明发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

彭博数据显示,上述五家企业近期均有在海外发行债券,融资总额分别为3亿美元、3亿美元、2.2亿美元、15亿港元、1.948亿美元。五家企业发行主体均为海外注册的SPV,注册地包括开曼群岛、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香港。

“这五家企业都是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发改委这次是强调但凡发债企业主体业务在境内,发外债就要去发改委备案。”某券商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律师或许认为境外注册企业不属于境内机构,无须到发改委备案。

2015年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对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实施备案登记制。国家发改委自受理备案登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外债总规模限额内出具《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证明》,发行人凭此证明办理外债资金流出流入等有关手续。

但据多家券商人士透露,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便暂停了外债发行的备案工作。

“以前材料报上去一周就能办下来,现在一个月都不行。材料都被退回来,要求补交资料。”某券商人士介绍,由于发改委暂停外债发行备案,他所在的机构已暂停营销海外债券承揽承做业务。

某外资行负责债券承揽业务人士认为,发改委近期暂停外债发行备案,主要为配合去杠杆的宏观调控。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中资企业外债发行总额为1488.57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外债发行总额不过1523.18亿美元。行业上,银行、房地产和金融服务行业为外债发行的前三大主体,发行额占全年发行总规模一半以上。

“目前大环境是金融去杠杆、房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相应地金融机构、房企、城投公司融资都要受到限制。”上述外资行人士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