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这个想法非常优秀,但投资者在实际操作执行中必须妥善的解决以下一个问题。
第一:年化收益大于5%的基金比例高?
第二:怎样找到年化收益大于5%的基金?
第三:个别年份收益低于5%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利息?
第四:如果连续几年收益低于5%怎么办?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以某天基金网中基金筛选功能数据统计,统计周期为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
下面来看统计结果:
01
样本基金(统计区间)有5686只,其中收益大于63%的基金有894只,占比15.72%。显然能够年化收益大于5%的基金占比并不高。
就算15.72%这个比例很高了,投资者凭啥就如此自信找到这15%群体。
02、
继续细分统计。
在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月1日之间,收益大于63%的基金总共只有7只,这期间可比样本1264只基金,占比0.5%,这个概率实在太小了,换言之,投资者在这三年必须支付每年5%利息收入,且我们还假定了基金本身不亏损。
如时间段换成2014年1月1日到2016月1月1日,则总收益大于63%的基金有573只。
如果换成2016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则总收益大于63%的基金为222只。
那么,咱们大致可以合理的估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投资者找到符合条件的基金的概率不大于10%。
显然,这个优秀的想法在实际中不可行,不但无法确定的找到年化收益大于5%基金,而且在收成不好的年份必须面对亏损和利息风险。
其实这些计算都是多余,换个角度思维,假设这种想法可行,那基金经理自己贷款炒股不就得了,还做什么基金管理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