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周二,新年上班第一天的早晨,笔者就到建行柜台买了几千美元,并约好第二天提现。笔者之所以在新年购汇额度打开的第一天就去购汇,主要是由于有旅游需求,另外则是抱着“以身试法”的心思,看一看在个人购汇监管收紧之后,个人购汇是不是真的变得很麻烦。
事实证明,我办理业务的建行网点还是很高效的,虽然增加了一个《个人购汇申请书》,但只花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填写好了,所以总体上购汇非常顺利。除了填写《申请书》以外,并没有增加其他的时间成本,后来提取现钞也没有遇到障碍,和过去以前。不知全国其他地区的小额购汇是否同样高效。但这两天从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反馈的信息看,以旅游为目的的小额购汇似乎都没有遇到困难。
当然,事实证明,笔者这次亏大了,如果笔者今天去购汇,由于人民币大幅反弹,至少可以节约2百人民币。
言归正传。人民币连续两天大幅飙升让笔者“以身试法”的行为受到一些损失,但损失更大的一定是那些大举做空人民币的机构投资者。
面对人民币这两天的大幅飙升,网络舆论非常关注这是不是“看得见的手”在主动打压空头气焰。但笔者认为,无论是站在监管当局的立场,还是站在普通市场参与者的立场,空头是否被“看得见的手”捏爆其实并不重要,我们更应关注人民币这两天的大幅波动是否能对市场心理产生长期的影响。
笔者不知道有没有那只“手”在幕后主导这两天的人民币走势,但根据2014年以来的经验判断,如果人民币这一波升值仅仅是在年初,这一新年购汇额度重新打开的特殊时点的短期行为,那么人民币空头就此偃旗息鼓的难度会非常大。
为什么?因为人民币这种短期内飙升的情况市场早就见怪不怪了。
举个最近的例子(参阅上图),2016年年初,同样是在新年个人购汇额度打开的日子,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在1月7日人民币就险些跌穿6.60整数价位。此后虽然结售汇逆差格局延续,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总逆差(即期+远期)高达883亿美元,但从1月8日开始,人民币贬值戛然而止,改为横盘震荡,并且一直震荡到2月5日,也就是2016年春节假期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调控即期汇率走势抑制贬值预期的政策立场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