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与美元指数的大幅回调
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FOMC加息25个基点至0.75至1.0%。这是自2014年12月议息会议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同第一次加息的勉为其难、第二次加息的半推半就相比,此次加息距上次仅时隔3个月,显得底气十足。但在加息靴子落地后,美元指数却出现了一波明显回调,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早已反映在美元价格中。从加息前的美联储政策目标看,无论是就业形势还是通胀预期均完全满足加息要求,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超过90%,因此此次加息早就反映在美元指数中。
二是耶伦讲话略显鸽派,低于市场预期,表明在加息前期鹰派表述“打足预防针”后,美联储更愿意用鸽派表述进行市场安抚。声明中,耶伦并未给出边际上进一步紧缩的预期,在加息路径上,耶伦表示“利率路径预期中值与12月份相比基本无变化”,同时,“美联储没有预计每次会议都收紧一次宽松政策”,这实际上表明美联储仍有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加息次数的可能。同时,耶伦并未给出缩表时间的进一步具体表述,而是表示“将按可预见的、循序渐进地缩减资产负债表”。
三是市场对加息形成提前反应。之前投机客大量押注美联储加息,3个月欧元/美元期货合约的净空头头寸规模一度高达逾2.5万亿美元。在加息靴子落地前几个小时,市场美元多头已显现提前获利了结的迹象,美元提前走低。加息消息发出后,这种一致性预期的交易更是形成了市场的拥挤。
四是特朗普“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可持续性存疑,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之间的关系也甚为微妙,特朗普的政策目标在于让美国再次伟大,核心在于制造业回归、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创造就业,关心的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而耶伦则反复表示,美联储的责任在于确保通胀和就业目标,关心的是短期的需求调控,结构改革及财政刺激事不关己。因此,特朗普与美联储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矛盾冲突,比如特朗普同时实施减税与财政扩张计划,如果没有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其发债成本将显著上升。此外,特朗普更支持弱势美元政策,这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紧缩政策的路径。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市场对美元指数的走势也存在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