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子公司业务调整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子公司已经将业务大部分回笼至母公司专户部门,不少大公司的通道业务积压严重,进展缓慢。随着业务的调整,人员的调整在所难免,一些公司出现了裁员情况。
通道业务难清理
去年12月2日,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 新规 ),对基金子公司在净资本、股东资格、业务规范性等方面提出多项要求,基金子公司 野蛮生长 时代终结。其后,各地证监局发文,要求子公司根据新政规则进行比对自查,不合格的要在3月底之前上报相关情况并拿出整改方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数子公司都陷入紧张状态,一些被认为会比较镇定的银行系、信托系基金子公司也倍感压力。沪上一家小型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从年初开始,公司就已经着手进行业务资源的整合,但以往通道业务过多造成的存量积压让整合进度极为缓慢。 董事会要求子公司尽快完成从通道业务向ABS的转型,但是由于此前银行股东帮忙成立的通道产品过多,很多都还未到期,对这类产品的清理无法立即结束,造成了积压。
在其看来,越是前期发展较快的基金子公司,针对新规的整顿往往更加困难,存续业务实际的清理过程往往比计划难得多。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底,规模排名前20位的基金子公司中,有11家为银行系控股基金公司所成立的子公司,其中招商财富的规模达到6859亿元,民生加银、建信旗下子公司管理规模也都在5000亿元以上。
一家大型银行系股东旗下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的子公司目前仍未达到要求,虽然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但还是以原有人员为主,并未新增相关业务人员。 目前子公司都在发力ABS业务,但真的拥有相关人才的子公司并不多。原先布局大多都在通道业务上,清理后也不能迅速转型。
一家非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业务部人士介绍,目前各基金子公司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高管构架,即不存在兼任的情况;符合净资本约束条例,要么母公司增资,要么尽快清理旗下占用资本金较大的业务;拿出转型方案,安排相关部门做好定期汇报的准备。 从业内的反馈来看,高管构架和转型方案相对容易,已经有不少基金子公司发布了兼任人员的调整公告,但基本上各公司还都有存续通道业务产品未能及时清理。 (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