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连续60多个交易日跌幅未超1%,创出A股市场的新低。在 平淡无奇 的市场波动中,记者了解到,市场中性策略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也相应受到约束,加上对冲成本依然较高,该类基金可谓 拳脚受限 。
市场中性基金受影响
截至3月24日,上证综指已连续68个交易日跌幅不超过1%。有基金人士认为,低波动率的行情下,超额收益获取的难度明显大于去年,量化阿尔法策略在这样 微澜 中难有出色表现。
格上理财研究员杨晓晴表示,市场中性策略的核心包括两点,一是以对冲方式降低系统性风险,二是争取超额收益,这两点同时做好,才堪称为优秀的中性策略。在现在这种低波动状态下,该类策略的降风险优势并不明显,对冲机制又会增加交易成本;同时在千股横盘的状态下,市场很难出现超额收益的机会,即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因此低波动环境下中性策略的优势并不明显。 该类策略在牛市中跑不赢大盘,在震荡市和熊市中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在市场横盘状态下,优势不明显,又受交易成本所累,收益并不理想。 杨晓晴补充道: 除了市场走势之外,实施对冲机制的成本,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及量化模型的有效性都是影响市场中性基金表现的重要因素。
好买财富称,市场波动率较低确实对市场中性策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是否影响其超额收益要分开来看:该行情对价量数据所做的技术面因子影响较大,这类基金会比较难做出超额收益;而行情对基本面数据所做的因子则影响一般。相较于低波动率,该策略更大的障碍还在于风险收益因子特征的变化,例如很多公司会基于规模因子进行策略开发,但是去年12月市场风格的变化对于策略影响较大,Alpha策略表现不太理想。同时,股指期货的松绑程度,仍没有解决当前股指期货市场负基差较高,交易成本高,交易活跃度不足的三大因素掣肘,令该策略等量化投资模型实际收益依然大打折扣。(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