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贴标”有助基金回归资管本质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日前举行的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针对机构定制委外基金产品存在的潜在问题,监管部门已向各公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通报进行情况,强调公募基金严禁 通道化 。从目前基金公司反馈的情况看,具体措施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新发委外基金须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周期不低于3个月);二是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三是予以充分披露及标识;四是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五是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


尽管这一委外基金 贴标 行动看似突然,且与现有规则相比内容变化较大,但在业界和投资者眼中,机构定制基金规则落地早已在预料之中,值得点赞。


委外定制型基金产生于高净值资产稀缺的2015年底至2016年初。在银行理财、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资金禁投非标资产背景下,这些资金 大户 亟须把资金委托给外部资管机构,谋求新的保值增值渠道。于是,基金、信托等外部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受托 大户 资金,顺势与之签订合同、推出带有一定收益预期的定制化基金产品。自2015年年底以来,这类有 公募专户 意味的委外产品呈现井喷式发行态势。发行高峰期时,平均每周都有约40只新定制基金上柜发行。


不过,更多潜在风险还没有暴露:一是仅凭公开信息,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机构委外定制基金,一旦出现机构提前、集中赎回时,中小投资者将面临风险;二是由于委外基金具有定制属性,致使这类产品往往或明或暗地优先满足机构定制者的各种收益、风控诉求。这实际上造成了公募基金内部管理的 差异化对待 ,基金经理的日常管理也面临很大挑战;三是大量委外资金进入债市、股市等基础市场,通过加杠杆、买流动性差等方式不仅抬升相关资产价格,也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来源:南^方^财^富^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