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了投资决策前的风险识别问题,接下来就该轮到风险防范出场了,主要解决资金配置的问题,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正是为了防控风险,那究竟选几个篮子合适呢?每个篮子里面又该放多少鸡蛋才好?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成败,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方向。
先来看大类资产如何分配,就是要在权益和固收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平衡点。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权益类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的金标准就是“100法则”,即用于风险投资的比例=(100-实际年龄)*100%。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但具体的配置比例还要根据自身投资风格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而定。比如虽然你只有20岁,按这个比例算下来可以有80%的资金投入到股市里,但你甚至连5%的亏损都无法接受,那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投向固收了。以我本人为例,目前固收和权益的投资比例为1:1.5,计划年底前将这一比例调整为1:5,重心进一步向权益类倾斜。若问我是不是坚定的看好后市,我只能回答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A股市场看多者的收益总会略胜看空者一筹,原因在于看多者眼光长远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更容易获得超期回报,而相反看空者往往畏首畏尾一味裹足不前虽不至于大亏也难有大成。
下面就是重点了,具体分析下如何在权益类大项下划拨资金的思路。
1.从空间的维度看:可分为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
目前海外投资以在美股和港股为代表,国内自然就是A股了。具体到基金,海外投资多以QDII的类型出现,细化又包含指数、股基和债基。鉴于我们普通投资者对国外股市的总体了解和把握程度不高,稳妥起见,建议避免投资集中持股的股基,以指数和债基作为重要投资目标。而且一定要避免大比例投资于海外市场,理由在于即便美股再怎么走牛,其投资逻辑也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加之QDII普遍存在赎回周期过长的问题,不利于资金及时回收转舵,投资应注意严控仓位,建议以三成以下为宜。这里特别提出一种即可投资于海外市场又能保证及时到账的优势品种,就是港股A股通吃的深港通类基金,今年来得益于港股走强可谓是抢尽了风头,它的优势除了享有和国内基金一样的赎回期限以及投资范围更广之外,更在于其切合了当前价值投资的理念,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蓝筹,都无疑是价值投资的优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