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分级基金新规实施在即,不少业内人士都提醒投资者,要注意分级基金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防止踩踏事件。分级基金曾因杠杆牛市名声大噪,天堂和地狱一线间。
5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分级基金的 去杠杆 进程正式落地。
根据新规,分级基金的投资门槛将提高至30万元,把多数散户拦在了门外。这一自带杠杆性的基金品种,经历过2014年下半年的大涨,也经历过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下跌,大起大落让市场印象深刻。
业内人士指出,早在去年8月分级基金暂停审批后,分级市场交易量就持续下滑。此次新规实施, 可能导致存量分级基金规模不断缩水,规模较小的分级基金清盘或转型 ,促进分级基金这个 夕阳产品 加速黯淡。
30万证券类资产成准入门槛
从原文来看,《指引》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
满足30万元证券类资产门槛条件、通过综合评估并签署《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的个人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可申请开通分级基金子份额买入和基础份额分拆的权限。
而且,在新规开始实施后,未开通相关权限的投资者将不能进行分级基金子份额买入和基础份额分拆操作,已持有的分级基金子份额只能卖出。
这一条对市场冲击最大, 业内人士评论称, 大部分小散从此和分级基金无缘了。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去年12月的数据,证券账户流通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自然人占比达到72.29%,50万元以下的自然人占比达到93.61%。粗略估算,账户满足3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账户可能只有20%左右。
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更为直观,截至日前,符合条件且在新规实施之前开通资格的分级B的投资者约为3000户,约占之前投资比例的20%不到。
二是强化了风险警示措施。
对可能或已经发生下折算且B类份额溢价较高的分级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会员应按照上交所业务规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投资者警示风险。
三是完善了投资者教育制度。
基金管理人和会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揭示分级基金的投资风险,妥善处理相关矛盾纠纷。
四是明确了投资者责任和义务。
对参与分级基金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应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配合会员提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证明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
此外,《指引》还进一步明确了分级基金折算业务流程,便于投资者准确了解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