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先明白“新股”和“次新股”的概念。“新股”指的是刚发行上市,正常运作的股票,一般是指上市20个工作日之内的股票;而“次新股”指的是一个上市公司在上市一年之内,如果还没有分红送股,或者还没有被主力资金明显炒作的话,就可以归结为“次新股”。
之前在国内A股市场上,“打新股”成为股民趋之若鹜的一种行为,一旦中签几乎可以包赚不赔,即使不中,钱也可以完璧归赵,不存在任何风险。在我们之前的印象当中,新股上市往往面临着几个涨停板,但是近几年来也确实存在新股上市几天内就破发的情况,而且多集中在银行股和科创板上。如果说新股上市几天后破发已经给散户预留出了调整和止损的时间差,那么上市首日就破发无疑使得股民不仅不能实现躺赚,反而在短期内就亏损。
那么为什么当下不建议中小股民炒作刚上市的新股呢?下面我们就从新股炒作的逻辑和新股自身存在的高风险来分析:
【1】新股中签的逻辑:大量新股掌握在机构主力手里,主力抛售获利之后,股价应声跌落,散户只能面对套牢的局面。
众所周知,在A股市场“打新”奉行的是资金为王的原则,谁的资金越多,谁中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一旦有新股打新,散户资金毕竟有限,机构投资者深知一二级市场上新股的巨大差价,所以会预备更多的资金打新。这样一来,实际更多的新股是集中在机构投资者手里的,接下来,机构主力为了谋取暴力,往往通过拉升股价的方式吸引散户跟进,由于新股及次新股上方是没有套牢盘的,所以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一致向上行动的人,主力也直接可以忽略洗盘的环节,主力将股价拉升至高位之后再大量抛售、获利丰厚。而散户投资者还误认为新股“包赚不赔”将继续上涨,等到机构主力抛售完毕就不管股价涨跌了,而且散户必须承认这个拉升的过程是由巨量的主力资金操控的,当主力资金抛售离场时,这个游戏也就基本结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新股前期暴涨而后期股价暴跌的原因了。而后期在高位接盘的小散避免不了被套牢的命运。
就像提问者所举的中石油的例子那样,其实中石油股价的走向就是机构主力炒作、抛售获利、任由下跌的过程。说到股民追捧新股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大家很容易就想起来当年的中石油。中石油发行的时候引来“打新”的资金量为3.38万亿元,而打新的账户数仅仅为408万户,也就是说户均打新资金为82万,这个数字说明参与打新的账户中很多都是机构主力,而且投入了巨量的打新资金。机构主力过度参与中石油打新,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就是股价被过度炒作,但随着机构主力逐步出货出逃,股价逐步回归理性,从第一天的48.62元逐步回归到个位数。由此可见,机构投资者过度热衷于新股打新是造成新股泡沫的一个重要因素。
【2】“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放宽且新股更难估值。
目前A股有两种发行方式,一是核准制,二是注册制。其中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而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依然实行核准制。两种制度下对市盈率的规定并不相同,核准制要求市盈率最高不超过22.99倍,而注册制则对市盈率没有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核准制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和盈利金额有最低要求,因此,在没有科创板的注册制下,亏损的公司是很难上市发行的。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核准制下很多公司的估值被低估,因此核准制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后股价一般会持续上涨,但是注册制下上市的公司就不一定了,总体来说注册制是“宽进宽出”的制度,会出现发行市盈率几百倍的情况,本身公司就被高估了,加上后期对上市公司并没有业绩的要求,所以公司一上市就被高估成为常态,未来股价下跌也就说的通了,所以炒作这类新股风险其实是极大的。其实深交所就此估值风险问题早就告诫过股民不要盲目参与新股上市首日的炒作,其出发点就是散户获取信息通道较少或者专业分析能力有限,在不参考专业投资机构对新股的估值定价分析的前提下参与炒作新股往往是盲目的。
【3】A股机制越来越完善,未来新股首日破发也将成为常态,这一点可以对标美股和港股。
如果单从发行机制来看,美股和港股均采用注册制发行,而A股虽然也在改革,但依然掺杂着核准制。在核准制下,能上市很不容易,所以一旦有新股上市,其就会被各路资金追逐、哄抬,所以连续几日涨停是常态,而首日破发是非常态。但是我们看美股,美股2019年在注册之下的首日破发率达到了41%,就连哔哩哔哩和爱奇艺网这类在国内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在美股上市时都避免不了首日破发的命运。而现在反观A股市场,市场制度正朝着美股的市场制度进行发展,首先是核准制改注册制,再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要求,最后是未来机构投资者将占据更大的比例,以上都是A股将要对标美股的迹象,从这一点来说,未来在新股首日破发率上对标美股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炒作刚上市的新股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4】“原始股”等“大小非”解禁潮的来临会成为股价暴跌的不稳定因素
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价值投资”,而且大牛股都是从新股过来的,但是要想从股票一上市就抓住该股并长期持有,直至见证其成为牛股实际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支个股在上市之前就有大量的原始股,虽然原始股有锁定期,在锁定期内并不会影响股价,但是锁定期一旦来临就会导致股价暴跌,无论股票质地有多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股票刚上市到原始股锁定期来临,实际这期间存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一只新股上,等到“大小非”锁定期过去再介入也不晚。
本章小结:较之之前在核准制下的新股市盈率被控制在22.99倍以下,上市公司估值大概率不会被高估,因此上市后连续出现涨停也是常态;加之核准制下新股发行不易,成为很多资本追逐的对象。而当下注册制下,IPO常态化,“宽进宽出”的新股估值很难预估,加上未来A股市场机构主力将成为主力军,无论是从制度还是从投资者构成来说,A股将越来越对标美股,未来上市新股出现首日破发也并非不可能。另外,新股打新很大一部分本身就被掌握在机构主力手中,其对股价的控制能力更强,一旦主力机构在股价相对高点卖出获利,随着主力的撤离,该股未来大概率下行,在高点买入的散户也会随之被套牢。所以综上而言,对于信息来源有限,对新股估值没有概念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炒新”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结语、归纳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小投资者在面临炒作新股时的风险,但是本身股市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市场,所以有时候我们并不应该“因噎废食”,就我们日常的炒股习惯来说,“炒新”在充分把控风险,制定完善的止盈、止损的条件下,还是可以选择入场的,我们将“炒新”应该注意的几点归结为下:
①选股原则:所在行业具有垄断性、符合当下市场热点、基本面独特、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上市公司题材新、大股东实力强等;
②买入时机:大盘强势则可重仓买入;大盘弱势则适量加仓或者继续观察;
③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卖出上,要懂得及时止损、止盈。
总之,新股没有均线、没有上方套牢盘做参考、没有指标,自然也就无法从技术面进行分析,所以炒作新股一定要有止损、止盈的概念,作为短线投资最好,尽量避免在主力资金出货之后才离场,最好在上涨前的几个交易日内就选择卖出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