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巴士”、非法放贷……我们盘点了这些投资圈的骗局套路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又是一年3.15。

投资圈的骗局同样如影随形。打着私募投资的幌子,行着非法之事,屡见不鲜。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2018年以来,已经有8家私募因为涉嫌非法吸储或集资诈骗被注销登记:2018年1月24日,中基协注销了第四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仍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共19家,其中2家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注销;2018年2月1日,中基协又注销了6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此外,还有另外两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被立案侦查的私募基金。

这些私募机构的“地雷”和套路各异,以下投中网总结了这些投资机构都有哪些行骗套路。

四大套路

目前,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资的集中情况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根据公开报道,非法集资往往有几个套路: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虚假宣传造势、或利用亲情友情诱骗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非法性(无吸储合法资格)、公开性、对象不特定性(社会性)和利诱性(保本付息)。具体来说是指: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