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并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现代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活动日新月异,新的业务品种在不断的涌现,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很多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偏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走进了死胡同,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2007年8月爆发了次贷危机,翌年恶性发展为全球性的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号称金融海啸,很多人归罪于金融衍生品。
次贷危机发源于世纪之交。从2000年开始,在贸易逆差和军费开支猛增的背景下,的外贸状况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美联储和布什政府为避免经济下滑,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长期维持低利率,造成流动性泛滥,直接推动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
表面上看来,政府提供优惠条件,支持穷人实现“居者有其屋”,促进市场兴旺繁荣,岂不皆大欢喜?紧接着,在政府放手怂恿下,金融俊才们创新发明种种衍生证券,腾挪有法,财源滚滚,但见少数人钱包鼓鼓囊囊,大多人账面上增光添彩,好一番盛世美景。
其实这一切何尝不是现代金融版的“皇帝的新衣”。脱离实体经济的纸面财富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时升腾而起,只是欺人眼目的戏法而已。
2004年初,美联储为应对长期积聚、日益明显的经济泡沫化风险,开始转进加息周期,连续17次调升利率;本来缺乏信用基础的借款人难以承受高额房贷负担,违约现象频繁出现,房价一路下滑,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陷于财务危机。2007年4月,以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导火索,一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的次贷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但这仅仅是一场金融热核大爆炸之前的引爆序曲。
真可谓,过犹不及、处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