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退休后养老金究竟能领多少呢?这是很多参保人关注的话题。那么,有哪些因素是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原因呢?
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除了过渡性养老金以外,其他养老金计算的部分全国是统一的,但是也有地区的因素。
下面一起来分享个例子:王某,社保缴纳17年要退休了,按100%档位缴纳,估算每月领取大约会比2200元多,不知道到退休时,养老金能不能领到呢?
》点击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基础养老金:(当地的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当地的当年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亲戚王某退休城市在广东揭阳,性别:男,出生年份:1964,总缴年数17年,缴费档次:100%,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
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x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1%≈1530元
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养老保险计发月数: 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81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1530+810=2340元
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出,每月领取2340元养老金。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但是再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跟社平工资和缴费基数有关,所以这一项应该最终归结到缴费基数高低。而个人账户储存额也直接受缴费基数高低。计发月数主要跟退休年龄有关系。所以,综合来看,养老金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应为:退休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这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