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说,再保险是保险公司的“垫背”,替保险公司分散风险。
前段时间有人找我聊保险理赔话题,我听到一句特别幼稚的话:
人身保险的保单动辄几十万,要是人人都赔,公司岂不是要破产了,所以就会出现拒赔的情况。
这……也太小看保险公司了吧,也太缺乏常识了,
于是我就随便找了这么一组数据:
单单X津X沽大爆炸一个大事故,保险业就赔付了超百亿,也没听哪家保险公司因为理赔被搞破产的。
和这些钱相比,大家手头上的几十万保单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小数目”了,
说句不好听的,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动辄几亿,几十亿,他们有必要为该赔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跟你较劲?
不过,常有“保险业的柯南”之称的公子我,这组数据的一处细节也引发了我的注意:
在超过10亿赔付额的4家保险公司中,有3家公司是带有“再保险”的字样。
也许很多人不清楚,再保险公司在我们买保险过程中,可以说是站在保单背后的扫地僧。其重要性和重要程度都被严重低估了。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重点讨论下ta。
再保险与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又被称为“分保”,顾名思义,就是把保单分出去:
一些保险公司会担心手头上的大保单保障不起,就会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分发给其他保险公司,并支付一定的再保险费用,相应的,到时出现了理赔需要一起承担赔偿。
再保险和原保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共担责任,共享盈利来概况。
说好听点就是所谓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说难听点,就是“拉个垫背的”。
再保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所以,
一般保险的双方是保险公司与自然人,而再保险的双方则是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公司。
这“其他保险公司”便是再保险公司,专门给保险公司上保险的。
再保险公司有多牛X?就这么说吧,
世界四大再保险公司之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股神巴菲特一手搞出来的。
连股神都如此重视再保险行业,由此可见,再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有多重要了。
再保险对保险公司的意义作用
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分散风险,
保险公司承担风险,通过再保险公司将风险损失的冲击力分散,然后再保险公司可能还会继续找其他再保险公司,再再保险,再再再保险……
就像套娃一样一层层地把风险和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像这样
这个机制,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发生像X津港爆炸、911这种巨大灾难时。
曾有研报分析说中国有60%以上的保费最终分保到了全世界。
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起,还有全世界人民帮你兜底......
然后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再保险在分保费中扣存未满期保费准备金,还可以获得分保佣金收入,保险人办理分保能够摊回一部分营业费用,从而增加运用资金,稳定经营。
以此扩大承保能力,在不增加资本额的情况下增加业务量。
说简单点,保险公司有更多的资金去对更多的业务进行运作。
就像套娃中剩余的空间能装下其他更多的东西。
反过来再保险公司也可通过承保定价、风险管理、客服服务等手段把一些理念和技术传输给保险公司,使其提高业务质量,保险公司在再保险的帮助下,完成转型升级并有利于拓展新业务。
不管是转移风险还是业务拓展,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再保险都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那么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再保险公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对于客户来说,你买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可能背后有好几家再保险公司在承担风险。
中国保险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保险公司其背后的再保险公司,虽然在日常业务上和我们没有直接接触,但要知道,我们的理赔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再保险公司的,其中也有几个方面是受再保险公司管控的。
如果发生一起重大的事故,再保险公司要保证保险公司能支付我们理赔款,保护我们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这点自然不必多说。
然后是我们买的产品,
一般我们买的寿险、重疾险等,大部分都有再保险公司的参与:
比如健康告知基本都是由再保险公司来制定;
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基本也会参考再保险公司提供的核保手册;
还有产品的定价等等。
有没有感觉再保险公司简直是保险公司的奶妈,
脏活累活都我干,人头money都你拿了。
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再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数据库,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将预期损失无限接近实际损失,厘定的费率也会更加合理。
换言之,大部分再保险公司还一手操控着我们是否有资格买它们的产品。
此外还有理赔审核。
前面也说到了,若发生理赔,再保险公司也是需要掏钱的,所以理赔审核他们自然也得参与。
也就是说,再保险公司如果说不赔,那也赔不了。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保险都是按合同办事,只要你符合理赔合同的条款,不管哪家公司,谁敢不赔?
总而言之,再保险公司对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并不会太大,毕竟我们只要关心能不能赔,能赔多少就行,至于是谁赔的,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