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已经完成移交了,按照国资委12月29日发布的数据,目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
什么是国企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
国企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用官方的说法就是进行社会化管理。
所谓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形象来说,就是退休人员跟国企“娘家”分离,不再受国企管理,而是接受社区或街道的管理和服务。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
按照2019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时间表,就是——
2020年年底前,将尚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国有企业已退休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
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底,社会化管理的进展如何呢?12月29日,国资委在媒体通气会上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
也就是说,绝大数地区的国企退休人员都已经完成了移交,只剩下不足8%了,应该会在剩下的过渡期内完成的。这个速度是非常快了。
最近,很多地方也纷纷宣布完成了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移交,比如国企数量比较多的辽宁,近日宣布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接收136万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社会管理后有什么影响?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从国企角度来看,这可以有效减轻国企的包袱和负担。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国企负责管理和服务,这是非常沉重的负担,有的国企可能离退休人员的数量比在职职工数量还多,所以,这不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利于增强国企的活力。
随着国企退休人员移交出去,国企办社会的功能逐渐剥离,国企负担大大减轻。根据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取得重要进展,每年可直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1500亿元。
这将直接有利于增强国企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剥离办社会职能将全国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涉及的2430亿元资产转化为主业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第二,国企退休人员可以就近享受更好更及时的管理服务。
对于国企退休人员来说,社会化管理后,养老金待遇不会因此下降的,养老金不会变少,所以不用杞人忧天,包括补充医疗等待遇也是不会取消的。
不要觉得说从国企移交就很伤心,成为没娘的孩子,其实,这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可以就近享受街道和社区享受服务,包括档案的管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各项文化娱乐活动,等等,这就会更加方便了,不用再因为什么事情再跑到原单位了。
而且,这也是实现公平的需要,普通私营企业职工退休人员退休后也跟原单位没有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了,为什么国企退休人员就是特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