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险最近有点热。原因有二:一方面它跟个人养老金有关,另一方面它跟商业保险市场扩容有关。老百姓关注因此如何受益,保险公司则关心如何切进这个大蛋糕。
首先,解释下什么叫“税延养老险”。“税延养老险”全称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指个人缴纳的保费在一定金额之内可以在税前工资中扣除,而在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税。操作上,缴费时由企业代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理论上,越早购买,以及收入越高,省下的税额越多。
其次,保险公司要做到这门生意,门槛绝不低。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满足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均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还需要满足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等要求,仅经营受托型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除外。
之所以设置的门槛高,是因为税延养老险以“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为设计原则,其中要实现收益稳健、终身领取,对保险公司本身的实力就要有考量,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种长期运作的产品。
尤其需要注意到的是,税延养老保险产品采取审批制,获准后的产品才可以上市销售。其中,对保险公司能否消解风险,应是有重点考量。
第三,谁将是第一批获准经营的保险公司?在银保监会没有公布答案之前,吃瓜群体只能是猜测。不过保险公司的市场当量及服务能力应是首先被考虑的,从这点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都极有可能在第一批次中入局。
第四,从暂行办法中可知,税延养老险产品分为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等三类四款产品,选择面较广,还是值得期待的。现在,暂行办法出台,应当算是发令枪已响,虽然首批获准经营的保险公司名单还未公布,但应当此前有实力、有条件的相关公司,应当是进行了全面备战。
税延养老险在发达国家中也有,兼具了保障性与投资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由财政、企业及个人“三支柱”构建,而税延养老险当下紧锣密鼓,则有望推动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