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先说一个例子啊。身边有一个长辈,在央企特许行业工作,刚刚退休啊,人家拿的可不是养老金,是退休金。是按照央企的在职工资90%领取,还少了一点点补贴和在岗薪酬,但现在一个月都在2万以上。更别说还有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在退休时一次性领取,又领取了大几十万。
同人不同命,虽然话糙理不糙,而且现实存在着。在国有企业退休时会分为三种情况。
1.国企领导干部,不论是大国企还是小国企,只要退休时职位能达到处级及以上(一般在退休时会提半级退休待遇)。那么他拿的就是退休工资,而不是养老金。这种退休的双轨制到目前还存在着,虽然已经呼吁了十几年,国家也一直想办法去进行并轨改变,但其实难度非常之大。
这一类在退休时待遇是非常优厚的,不仅仅退休工资都在万元之上,而且仍然能享受到原单位的一些福利和补贴。总体来说可以讲是衣食无忧而且老有所养。老年生活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
2.经济效益好的国企退休职工。虽然他们拿的已经是养老金,而不是退休工资,但是在职时养老金一般都按照比较高的缴费基数进行缴纳,同时还有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有一些单位还有退休年金制度。在此情况下一般基础养老金部分就已经远超当地平均月职工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远超于当地平均水平,两者相加,一般来说都要超过当地养老金水平的50%以上。
退休年金制度可以保障职工在退休后每月还可以额外领取一部分年金补贴。这样又加厚了其养老待遇。上面所讲的退休时一次性领取的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一般都在几十万以上。相当于给晚年生活增添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3.经济效益一般的国企退休职工。他们相对上两类就已经是非常普通了。但是其退休养老金基本上也是在本地区平均养老金水平之上。上升幅度一般在10%~40%之间。这主要与其在职时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关。很多私营企业的缴费基数是按照60%来缴纳,但一般国企职工的缴费基数是按照150%~300%之间缴纳(也就是按照实际工资基础来缴纳)。再加上一般长达30年的工龄。
除此之外,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原单位的一些定期补贴。
其实除了养老金待遇不同之外,医疗报销待遇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点民企是万万比不上的,职工同退休干部也是万万比不上的。
总结一下,人生是一次长跑,到了老年还能笑出来那才是真的生活幸福。俗话说“少年贫不是真的贫,老来贫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期待未来双轨制制度早点结束,也期待着国家养老安排能够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