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和普通职工社保在工龄,缴费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待遇一样吗?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灵活就业和普通职工社保在工龄、缴费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待遇一样吗?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关心的事情。但部分人认为,单位缴费的人员,养老金肯定比灵活就业人员高,其实这是对社保知识不了解而造成误解。在缴费基数相同、缴费指数相同、缴费年限相同、退休地点和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养老金是完全没有区别的。

第一,单位职工缴费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差别。

现在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总担心自己缴纳了社保,但是和在职职工退休后的待遇不一样,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只是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不同,其实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单位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时,由于用人单位承担了16%的缴费比例,也就是单位承担了统筹部分的缴纳,个人只承担个人账户的缴纳,而灵活就业人员不一样,由于没有用人单位为自己承担社保费用,所以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都需要自己来全额承担社保费用,而且在自己缴纳的社保费用中,三分之二记入了统筹账户,记入个人账户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才是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最大的差别。

第二,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要按比例记入统筹账户?

要了解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后养老金待遇是否一样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是怎么构成的。在我们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入统筹账户,另一部分是记入个人账户。单位职工单位缴纳部分全部记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部分记入个人账户;那么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为什么也要将大部分记入统筹账户呢?其实在这方面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已经从缴费比例上进行了照顾。因为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24%,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20%,已经优惠了4个百分点。在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20%的养老保险中,12%记入统筹账户,8%记入个人账户账户,也就是说实际优惠的部分是属于统筹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的资金和在职职工还是一样的,这就是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一种支持,只是大家平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统筹账户是干什么用的呢,主要是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退休后国家每年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和死亡后的待遇等,由各地的社保基金统一管理和使用。

第三,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完全是一样的,但投入产出比差距比较大。

如果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年限相同,缴费金额相同、退休年龄和退休地点相同,退休后养老金是完全没有差别的,但是二者缴费的投入不同。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单位职工,缴费基数是5000元,由于个人缴费比例只有8%,每年个人缴费只有4800元,缴费15年个人需要缴费72000,这就是记入个人账户钱;但是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每年需要缴费12000元,缴费15年个人需要缴费180000元,但是记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仍然只有72000元,也就是说缴费18万元,记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只有个人缴费总数的40%。在计算退休金时,如果退休时的当地上一年度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每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的领取基数都是55元,缴费15年为82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518元,养老金合计都是1343元。两者退休后的养老金虽然都是1343元,但是投入的资金是不一样的。单位职工只投入72000元,每月领取1343元,六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投入18万元,领取的养老金还是1343元,灵活就业人员比单位职工多投入108000元,需要将近11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这就是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差距,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单位来承担,只能自己来承担,

综上所述,灵活就业人员和单位普通职工,在缴费年限、缴费金额、退休年龄和退休地点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后养老金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但是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没有单位缴费,个人需要承担统筹费用和个人账户费用的缴纳,但灵活就业人员承担这部分费用,实际也比单位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所缴纳的费用少了4%,实际减少缴费金额36000元,而这36000元是需要社保基金来承担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