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是一件很有趣,同时还能赚钱的事情,但炒股又是一件很折磨人,也很容易亏钱的事情。
没有什么生意比炒股更简单了,你只要部智能手机,几千元资本,就可以杀入股市,赚取理论上无限大的机会。然而,也没有什么生意比炒股更难的,炒股所涉及到的知识之多,比任何一门生意都要庞大。而且,利润大,意味着风险高。不懂炒股是什么就入行,十之八九要亏钱在股市中,我们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更能体验人生百态。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欢笑、眼泪、成功、失败应有尽有!这里有千千万万的股民,这里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人们在这里喜悦、兴奋、狂欢!也在这里彷徨、惆怅、悲伤!但不管你遭遇什么,都不要在这里绝望!因为,股市的存在,其最大的价值,就是给予我们数不清的机会和希望。
他的成功就像一部小说或一场电影,充满了美国式的传奇。
中国的投资者多半都知道沃伦·巴菲特,但未必都知道威廉·欧奈尔。如果把巴菲特称之为"股王",那么这位白手起家、而立之年便在纽约证交所给自己买下一个席位的欧奈尔,显然更像是一位谆谆教导并且身体力行的老师,从选股、选择买卖点以及散户通过购买基金赚大钱,到如何在茫茫股海中抓黑马等投资策略,他都考虑到了。
从500美元到20万美元
欧奈尔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正值美国经济濒临崩溃的大萧条时期。在德克萨斯州,他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期。
21岁那年,刚刚告别校园的欧奈尔以500美元作为资本,开始了生平第一次投资----买了5股宝洁公司的股票。1958年,他在海顿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担任股票经纪人,开始了他的金融事业生涯。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股票的研究工作,这就为他后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选股方法奠定了基础。
1962年-1963年,他通过克莱斯勒、Syntex等两三只股票的交易,把投入的原始本金----500美元,增加到了20万美元。60年代初,正当而立之年的欧奈尔用在股市中的收益为自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席位,并成立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专门从事机构投资的股票经纪公司----欧奈尔公司。该公司在市场上率先推出了跟踪股市走势的计算机数据库,后来才有其他公司仿效。1973年,欧奈尔创建了"欧奈尔数据系统公司",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图表中心,为普通投资者服务。此外,他们还出版"每日图线",每周向投资者提供日K线图。目前,该公司不仅为600多家大机构投资者服务,而且向30000多位个人用户提供每日股市分析图表及大量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指标。
挑战《华尔街日报》
1984年,欧奈尔向权威的百年老报----《华尔街日报》发起挑战,创办了《投资者商报》,这是美国报界中全新的模式。该报为每日刊,力争给投资者提供最可靠也最急需的信息。
1984年,报纸每日的发行量还不到3万份,而《华尔街日报》却已经超过200万份。相比之下,年轻的《投资者商报》显得势单力薄。但到了1988年中期,《投资者商报》的订户已经超过了11万,而且发行量还在不断加速增加。从1990年到1995年,该报纸的发行量就上升了93%。欧奈尔始终认为,《投资者商报》的发行量最终能够达到80万份。他毫不动摇的信心源于《投资者商报》的"拳头产品"----该报所提供的金融统计数据是独此一家,如有关每种股票的市盈率、相对强度指标、成交量变化百分比等等。目前,该报在全美各地均有且售,也是美国报业中成长最快的报纸之一。
1988年,欧奈尔将他的投资理念写了一本书----《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该书第一版销售量就超过了40万册,后来还进行了几次再版。该书被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书店评为"五星级"。
此外,欧奈尔还创办了新美洲基金,该基金的资产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
尽管欧奈尔又开公司又办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作为投资大师的出色表现。追随他的投资者每年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他最出名的两次是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预告大牛市即将来临。这两次广告预告时间非常准确:一次是1978年3月,另一次是1982年2月。
威廉·欧奈尔投资名言
1、止损是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最重要的原则。
2、我们投身这个市场,不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是在自己判断正确的时候赚钱;在失误的时候,及时纠正这个错误。
3、只要努力工作,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倘若你遭遇挫折,不要泄气,应该回头看看,总结一下经验得失,并加倍努力。
4、股市赢家的法则是,不买落后股,不买平庸股,全心全意锁定领导股。
5、逢高买入,更高卖出。
良好的盘感是投资股票的必备条件。盘感需要训练,通过训练,大多数人都会进步。训练盘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持每天复盘,并按自己的选股方法选出目标个股。在复盘过程中选出的个股,既符合自己的选股方法,又与当前的市场热点具有共性,有板块、行业的联动,后市走强的概率才高。复盘后你会从个股的趋同性发现大盘的趋势,从个股的趋同性发现热点板块。
(2)对当天涨幅、跌幅靠前的个股再一次认真浏览,找出个股走强(走弱)的原因,发现你认为的买入(卖出)信号。对符合买入条件的个股,可进入备选股票池并予以跟踪。
(3)实盘中主要做到跟踪你目标股的实时走势,明确了解其当日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的具体含义以及盘中主力的上拉、抛售、护盘等情况,了解量价关系是否正常等。
最后看盘的目的是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还应注意:
恪守“绝不让赢利转为亏损”的格言,当赢利跌回买入价格附近时卖出。放弃“绝不将赢利转为亏损”的格言,改为用止损来搏大波段。进一步研究改善止损点位的摆放,同时找出由赢利转而跌破买入价而仍然可以继续等待的一些条件。
在看盘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不同的形势。在意志和精神上不能畏惧。总有人在这个高风险的市场成功,要争取成为其中的胜者,勇敢地去面对各种波折。操盘第一难在看盘,第二难在控制情绪。一定要有统一的思路,多抓热点,跟着大盘的变化出击,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努力使这种思路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投资者的立市之本。
总而言之,学别人的理论,听别人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理论。每个失败者都是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会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除了在实战中磨砺以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数据、图表和现象上,总结出符合市场规律、真正有实战价值的东西。要想在股海战争中做常胜者,就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盈利模式!
股市小故事
1、将一只牛蛙扔到开水锅里,牛蛙会很快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就不会跳出来,然后慢慢加热,起初牛蛙出于懒惰,不会有动作,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之时,就想出来,但已没有力气了。
解读:“牛蛙效应”在上轮大熊市中表现的是最为明显:6124点一路跌下来,大多数股民5500点没人肯清仓,大家理解为牛市的正常回调,仍看到8000点、1万点。
等跌到4000点时,5000点都没走,4000点凭什么走?大家不是都说牛市没改变嘛。
等到3000点,大家终于承认股市是走熊了,不过这里不是有政策底吗?
破3000点的政策底时,大家这才开始恐慌了,股评都说会跌到2500点以下。但高位套牢的股民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
到这里发现自己被“温水煮了青蛙”,股价被市场杀去了一大半。大家不要忘记,当股价慢慢回升,股市的回暖,也是一样的煮法。等你感觉到了股市的温度,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追了。
赢家、输家、旺家和衰家
大部分交易者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投降,才会发现真正的成功之道;同时,有些交易者会设法得到足够的正确交易知识,进入一般人所说的“盛衰循环”。
有些读者可能从交易新手的例子中得到结论,认为每一个人天生都抱着负面的态度。实际情形正好相反,并非每一位交易者都是这样,天生注定会长期亏损。
不错,的确有一些交易者持续亏损。经常亏到赔光一切,或是亏到不能再容忍更多的情感痛苦,因而退出交易为止。然而也有很多交易者孜孜不倦地在市场中学习,完全学到赢家态度,进而能够靠着交易获利。
因此他们虽然碰到很多问题,最后还是学会了赚钱之道。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他们学到的赚钱之道基础很有限。并没有学到怎么对抗欣喜若狂的不利影响,也没有学到怎么矫正自我破坏的力量。
欣喜若狂和自我破坏是两种强大的心理力量,对你的交易绩效会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是在你开始获利或开始持续获利前,你不会关心这两种力量,这就变成了大问题。你获利时,大概至少会关心可能成为问题的事情,尤其是像欣喜若狂一样美好的感觉。
欣喜若狂有一个主要特性,就是会让人产生极度自信的感觉,让人几乎想象不到有什么地方会出问题;相反,因为自我破坏而产生的错误起源于各种冲突,以及交易者觉得应该赚钱或应该成功时的冲突。
你获利时最容易出错,如过度交易、建立过大的部位、违反自己的规则或认为操作时,行为似乎大致上不需要适度规范。你甚至可能走极端,自我膨胀地认为自己就是市场,然而市场很少认同你。市场不认同你时,你会受到伤害。伴随而来的亏损和情感痛苦通常很严重,你一定会经历盛极而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