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眨眼半年过去了,老铁们今年的目标完成的怎么样啦?留言说说~
紫霞还差10斤肉,还有一个男朋友。
开个玩笑,感情是小,给大家普及理财是大。
回顾上半年,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莫过于开社群了。。
通过群内交流,我发现很多朋友对“伪理财”钟爱有加。
就像刚开始,经常有人问:荐股,QL外汇,白银现货,线下理财这些能不能信啊?
结合大家的盲点,我陆续写过几期骗局的套路。
新来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骗局
慢慢的,这种问题少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什么平台可以投资?
因为P2P占到我资产配置的50%,所以给老铁们推荐的平台一定是我自己有投资的。
至于大家问到的小平台,我也会尽量筛选一些资产端过硬的,去实地瞅瞅,和高管唠唠。
考察完了,放心了,我才会安安心心把钱交给平台打理,顺便给大家要点福利。
至于保险这种刚需产品,也是大家踩雷比较多的。
好比后台一老铁,给一家三口,买了包括返还、分红等等好几种,每年保费要交近3万。
但家庭年收入,却不到10万,保费支出占了收入的30%多。
不用详细看产品你也能感觉到,这份方案对他来说,每年支出压力太大了….
都没有给日常生活留下太多空间,这就说明买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紫霞经常说,买保险的初衷是回归保障:用合理的保费,去转移极端情况下,重大的经济损失。
至于保费返还、保单分红、年金转换等险种,关注的已经不是保障,而更多是一款理财产品。
不是不能买,只是不适合80%的人,买保险,我更倾向于消费型产品。
另外,完整的风险保障体系,一定是多险种组合搭配的结果。
尤其是对于三四十岁的朋友来说,至少把这四种保险搭配好:
重疾险
定期寿险
百万医疗险
综合意外险
挨个拉出来遛一遛~
二.
1)重疾险
关于为啥要买重疾险,如果你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
但最关键的,我总结了仨:
重疾的发生概率比你想象中高
重疾带来的经济负担比你想象中的大
你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有钱
统计数据表明,人一辈子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达72%。超过7成的人都将面对的东西,你凭什么认为你是幸运儿?
如果大家不能接受,那我就换一种说法:人这一辈子,基本都是要住院的。
谁能例外,请站出来。
不要觉得有医保就万事大吉了。
别忘了医疗险是报销性质的,生病住院要自己先掏钱,然后才给报销。
而重疾险才是提前给付型的。
后台回复:重疾和医疗看二者区别
这种隐形损失,几百元的百万医疗险可不管你。
而且,对于身上背负房贷车贷的人来说,真要是得了大病,手头上的现金流可能还不够应付危机。。。
到时候房子来不及卖,你甚至可能因为还不上贷款,房子都要被银行给收了,后半辈子咋办?
2)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不用人人都买,但要给家里挣钱最多的,责任最大的顶梁柱买。
对于背负有车贷、房贷的一家之主来说,一款高保额的定期寿险,更是需要优先配置。
比如隔离老王,工资收入是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两套房贷。。
但在保障风险方面,除了公司给交的社保再没任何保障。
如果有一天不幸挂了,老王是解脱了,那他的家人怎么办?
身故后的善后费用,老人的赡养费用,家人的生活费用,孩子教育费用,还有高额的房贷,谁来买账?
除了足够保额的定期寿险,我真想不到其他。。。
3)意外险
意外险,顾名思义,出了意外就赔。
意外去世、残疾了,一次性赔一笔钱,结束。
意外受伤住院了,可以报销相关医疗费,有的还给住院津贴。
可以说是杠杆比最高的一个险种了,说实在的,意外致死的概率确实很低。
但意外险保障的范围,却比咱们想象中的广泛很多。
比如上海人寿的小蜜蜂,相对于身故赔偿,我更看重它100块免赔的意外医疗和250元/天的意外住院津贴。
而且连网约车意外也保20万,可以说是相当与时俱进了。对于大城市的白领来说还算蛮实用的。
4)百万医疗险
医疗险一般作为医保的补充,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医保的2.0版本。
得了大病用重疾险,出了意外找意外险,而不论意外还是生病,住了院就可以找医疗险。
医疗险不限疾病种类,只要不牵扯到免责条款里面的,一般疾病(包括重疾险不保的大病、慢性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都是可以保的。
总的来说,就是大病小病都能保。
几百块买到一个大病的报销机会,恐怕没有人会拒绝。
不过医疗险有停售和续保的风险,保险公司可不会一直让你薅羊毛。。。。
如果你生病了,保险公司有权不再卖给你,或者承诺最多保你X年,以后咱就拜拜了~
可以说是买一年,占一年便宜了。
人到中年,买保险不容易,且买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