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的余额用完后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医疗保险的待遇主要包括,医保个人账户、门诊统筹报销、住院统筹报销三大块内容。

第一,医保个人账户一般指的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的。国家明确2020年底之前取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或者家庭账户,因为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低,应当提升统筹报销比例。

多数情况下,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住院不可以用,只能用于日常的门诊挂号或者买药使用,也有些地区可以抵付起付线或者乙类药品等费用。这实际上,还是源自于过去公费医疗的一些待遇。未来是否改革,缩减个人账户规模,可能需要待定。

第二,门诊统筹报销,实际上是医保个人账户的一种替代。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门诊大病了。门诊大病拿药实际上是有限额的,一个医保年度内一般不超过几千元。具体金额由各地规定执行。

门诊大病一般是有相应的住院记录、诊断结论,符合大病范围,可以按照门诊报销比例节省一部分费用,以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推行普通门诊报销。尤其是为了鼓励大家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医,不仅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零差价,而且还可以报销。比如说青岛市在签约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限额内可以享受70%的报销。厦门则是实行起付线,起付线标准为500元。

第三,住院统筹报销,主要是职工因病住院,可以享受到起伏线以上的费用报销。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医保待遇。但是大家最容易混淆的是起付线和报销比例。

起付线是指住院时,一定限额内不予报销的部分。比如说青岛市三级医院报销比例是800元,一些特殊医院是1000元。也就是说不管怎样,住院花费800或1000元以内,这部分钱是不会报销的。设置起付线实际上有不少好的作用,比如说增加大家的费用意识,减少医疗资源、医保基金和个人金钱的浪费。另外还可以降低医保基金负担,每次省下200元,5亿人次就省下1000亿医保基金,让医保基金可以集中精力救治社会大病,有效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当然,也可以防止小病大养等不道德的事情发生。

报销比例,一般是按照当地医保部门确定的比例予以报销,不同级别的医院报销比例不同。比如说青岛市一二三级医院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分别是在职职工90%、88%和86%,退休职工95%、94%和93%。具体比例的设定一般是退休职工高于在职职工,级别低的医院报销比例高于级别高医院。

一个医保年度内医保报销都是设有限额的,但是各地报销限额有很大差别,职工医保厦门市是10万元,青岛市是20万元,深圳市最高达六倍的城镇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目前已经超过60万元。

如果超出限额,就需要用到第二种医疗保障——大病医疗保险了。大病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超过医保报销比例的部分、个人负担较重的金额以及一些乙类药品、医疗服务项目等等。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一般也能达到60%~70%以上。在大病医保方面,国家就开始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比如说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国家要求大病医保起付线降低,并统一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目前来看普遍也就在1~3万元左右。支付比例提高至6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起付线再降低一半,支付比例提高5%。

大病医保也是有限额的,一般是五六十万元,超出部分可以再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主要是分类资助特困人口、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等,各地相应的救助比例和标准相差是非常悬殊的,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不设立救助封顶线。

所以,国家的医疗保障是非常全面的,不仅仅有统一的报销,也有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特殊照顾,希望随着国家的发展,有关保障水平更高一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