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比较火热的话题是,一个女子购买航班延误险获赔数额较大,最终被抓,这件事情是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属于加杠杆的投资行为,并没有任何违规。
投资性的界定
你的延误你买单,你不改变那就让我们来改变你,这句听起来非常熟悉的话,还在耳边回荡。
不管是股票投资还是房地产投资,其实每一位散户投资者利用的都是漏洞进行赚钱,房地产行业是因为延续多年的上涨,从儿囤积房子抬高房价。
而对于股票投资来说,大部分人想要通过内幕交易获取利润,也是利用上市公司还没有公布的消息进行交易,就好比最近我们可以看到的王府井免费牌照一案。
而关于女子购买航班延误险,通过社长的了解发现,连续利用多个人的身份证购买,并购买多份,这属于加杠杆的投资行为。
据报道,从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误航班近900次,获得理赔金高达近300万元,其实利用了自然条件获取利润。
4月29日,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当然进行正规的调查是可取的。
但是,南京市公安局6月9日发布消息称,近日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如何看待女子投资延误险盈利
其实当前很多人都有购买保险的习惯,不管是分红型还是保障型,其实都是对未来未知的风险进行投资,每一个人都付出了成本。
该女子购买航空延误险,同样也是付出了成本,对未来未知的风险进行了投资,当然也不是每一次都会发生风险,也有损失本金的时候。
经过社长的认真阅读发现,这个问题的焦点就落在了该女子购买延误险之后并没有乘坐航班,请问人家有钱买机票不坐航班,难道你非要认定是诈骗吗?
这件事情已经公布之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各位律师的广泛探讨,律师的言论又分为两派,一般认为该女子属于投资并没有诈骗的行为,另一方面认为该女子涉嫌诈骗最高可有判处无期徒刑。
当然从事件整个角度进行分析,该女子有钱在骗保的风险,但实际上未来的天气它是无法掌握的,又属于理所当然。
单纯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该女子不存在任何骗保的行为,只是利用了杠杆加大了本金对未来预期进行投资,获取的利益合情合理。
综合来看:该件事情如果从金融学的角度和法律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总体而言目前定义为诈骗似乎并不合理,虽然金融学家的建议并不可取,但是社长认为很多律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
保险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的报警体现了保险公司而用于投资的亏损不允许投资者获利的行为,可为保险公司抹上了一层黑色,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保险公司的业务产生质疑,未来你还敢投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