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埋母"案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小时候母亲曾经讲过两个故事,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在这里先简单复述一遍。
故事一:
古时候,有个地方的风俗是所有超过60岁的老人必须送到山上去自生自灭。一位孝子虽然很舍不得老母亲,但是在依然要遵守风俗。没想到的是,背着母亲上山的时候,母亲一边走一边留记号。儿子问这是做什么,母亲的回答是怕儿子回家的时候迷路,最后母子抱头痛哭,儿子把母亲背回了家。
故事二:
一位老母亲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都已经成家,跟着儿子们住。可是儿子儿媳都不孝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受虐待。
闺女有一天回来看到这种情况,非常伤心,就给出了一个主意。给母亲留下了一个精致的小箱子,让母亲说这是死去的父亲留下的,里面有一些银两,看看以后谁孝顺就给谁。于是老太太过上了好日子,最终风光大葬。下葬后儿子儿媳们赶紧看箱子,结果发现里面是石头,嚎啕大哭,比下葬时哭的都惨。
故事讲完,跟埋母案颇有相通之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老母亲有一个小箱子,有一份存款,有一份养老金,还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埋母”案背后,折射出农村养老困局,直接活埋母亲只是极端个案,但是背后更多不孝敬老人的情况。
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缺乏稳定的就业岗位,更缺少社会福利。与城镇居民数千元的养老金不同,农村居民一个月的养老金只有一百元左右,远不足以维持生存。
当下的农村现状是,中青年农民普遍在外务工,因为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留下数千万留守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已经不愿意种地,不会种地,还在种地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七十多岁还在种地的老农比比皆是。
农民收入低,收入不稳定,创业风险高,务工还经常被欠薪。面对着逐年上涨的生活成本,以及在县城买房安家的沉重压力,农村向钱看的变化比城市更加明显,优秀的传统也在快速丢失。
看看当下农村,,迷上传销的有,离婚的有,出轨的有,不孝顺的有,各种不好的情况比之二三十年前多出太多太多。更不用说婆媳关系好的家庭实在占比不高,当然这一点城市也差不多。
不孝顺老人,法律层面又做不到严惩,社会保障又不足,一些家庭把老人视为累赘,走上极端,就成为必然结局。
古人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今天我说,安得农民养老过千元,经济发展惠及全体中国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