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金融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银行机构转型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支付方式也迅速向移动支付转变。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带着现金甚至银行卡外出不再麻烦。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付款方式已经改变
移动支付的出现才短短几年,但发展非常迅速。它有很大的趋势取代现金支付,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支付方式。根据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有8.53亿移动支付用户。中国超过86%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平均而言,每个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超过三次。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是一种极大的便利,但对银行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不多,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操作。受此影响,一度人满为患的银行网点变得寥寥无几,客流减少导致营销机会不断流失。曾经最大的银行网点利润增长点,如今已成为最大的成本增长点。
为此,银行业不得不减少柜台工作人员的数量,甚至不得不取消一些亏损网点。面对收入下降和任务增加,许多银行员工被迫离职。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在过去五年中,仅a股上市的36家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就减少了近3.8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曾经被称为“金饭碗”的六大国有银行。此外,仅在今年上半年,四大工农业建设银行就取消了187个网点,减少了多达20000人。
取款方式已经改变,ATM的未来令人担忧
事实上,银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仅影响到银行员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对自助式ATM(ATM)也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在过去,ATM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现金需求。甚至银行下班后也能拿到现金,所以银行增加了自动取款机的数量。特别是很多离线ATM机一般都放在商店、超市、医院等流量大的机构门口,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取现。然而,移动支付ATM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很多人出门基本上不带现金,更不用说银行卡了。因此,ATM不再流行。
当然,除了移动支付的影响外,ATM的尴尬局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自动取款机并没有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取款需求,一些老年人对自动取款机的安全性表示怀疑。由于目前自助ATM的资金安全保障流程相对较多,而且很多人年纪越来越大,流程仍然过于繁琐,吞卡和钞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人们对自助ATM不信任。
因此,许多老年人宁愿多走几步,多等几分钟,也不愿到银行柜台取钱。对于年轻人来说,使用ATM是很自然的,但由于成本和地点的限制,ATM的覆盖率仍然相对较低。年轻人懒得去很远的地方取钱,一些自助取款机需要持卡人取现金,但年轻人往往不愿意携带银行卡,因此年轻人使用ATM机的频率逐渐降低。
随着使用自助ATM的人数持续减少,银行机构也将评估设置ATM的必要性,因为增加ATM不仅需要购买或租赁成本、装修成本,还需要增加现金的人工成本。所有这些都不是小费用。如果ATM的使用频率继续下降,银行将不得不选择取消它。事实上,与银行不同的是,在网点和银行员工的情况下,自动取款机的数量也显著减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部署的自动取款机总数为101.39万台,比2019年同期减少8.39万台,下降趋势并未停止。
银行业降低姿态,寻求转型
为了吸引用户,银行也开始做出积极的改变。为了方便储户存储,银行在自动取款机上实施了“无卡操作”。像许多支付平台一样,他们在自动取款机上刷脸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执行相关的访问工作,全程可以不用到银行卡。
无卡取款功能也使储户更加方便。毕竟,人们现在追求的是方便和便利。银行卡经常被遗忘。许多银行在ATM机上安装了这一功能。未来,这种支付方式可能会成为ATM机上的主流。
对于储户来说,这种刷脸付款方式非常方便。现在很多支付平台都推出了这一功能,很多储户都在生活中使用了这一功能。如果银行在ATM机上得到广泛普及,或者可以提高银行ATM机的使用效率,这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我们都知道,中国正在全力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普及,银行也抓住这一机遇,及时"更新"自动柜员机,一些地区已经试验了自动柜员机存取数字人民币。对于银行来说,它们也在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储户来说,ATM机仍然需要存在。ATM机不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在短时间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