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笑话那些经常去银行存款的人,却不知道,真正无知的是他们自己。
与很多朋友想象的不一样,那些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并不都是家庭经济宽裕,实际上,经济宽裕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人存定期是为了“强制储蓄”,甚至有的人巧妙地利用银行的规则,变相提高了利率,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
我在银行工作过四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能听到一些人夸夸其谈地说:存钱进银行就是傻,给的利息都跑不过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有钱一分也不会存银行。
听到这种观点,实在忍不住为那些到银行存款的人打抱不平:
第一,别人说通货膨胀,你也说通货膨胀,人云亦云的话你也信,凡事都要眼见为实,你知道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吗?不知道的话搜索一下“中国通货膨胀率”,看看结果吧,如图所示:
看到了吗,最近十年的通货膨胀率其实大致围绕2.5%这个水平上小幅度浮动,并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夸张吧?要相信我们国家的管控能力,是不会让经济波动太大的,2.5%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而已。
第二、好好想想,按照以上的数据,银行的利率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你不存钱进银行,难道留着家里发霉吗?又或者全拿去花了?还是投资高风险最后血本无归?买房一定能保值吗?买的房子一定能出租出去吗?家里有点急事,你的房子是否能马上转手?
第三、经历了去年的疫情,当你手上毫无积蓄,工作的单位又因为无法正常运作而停产,你也无法继续工作的时候,难道还不知道手头上有一份存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四、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能达到5%以上,在银行存100万定期,五年能得到大约25万的利息收入,两条腿走路可比一条腿走路快多了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到银行存款的人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是有资金闲余,又不想冒风险,存钱出于让银行为其打工的目的;
另外一类人,是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他们没有较为宽裕的闲钱,但是他们懂得防患于未然,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再加上存进银行的钱还能实现钱生钱,何乐而不为?
两类人都非常机智地懂得利用银行的规则为自己服务,既利用银行的安全性保护自己的财产,也通过不断活期利息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财富目标。
第一、存入的资金安全有保障,相对于将自己赚到的钱放在家里压箱底,银行有先进的安防设备和金库,能最大程度保护我们血汗钱的安全。
第二、稳定盈利,银行的定期可不像理财以及买房投资那么多条条框框,它是保本保收益的,相当于银行不但为你管钱不收费,还打工赚钱给你用,这么好的事上哪找?(要知道,在瑞士银行存钱不但没利息,还要收高昂的管理费呢。)
第三、存款有保障,很多人会担心,在银行存的钱,一旦银行倒闭,钱就拿不回来了,其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理由有两个:
①、首先,银行倒闭的概率极低,银行作为金融的枢纽,连接着数不清的企业,一旦银行倒闭,对经济的冲击是极大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
②、从2015年起,所有的银行机构都按人民银行的要求缴纳了存款保险金,这个钱是各个银行自己掏腰包的,有这份保险,即便哪天这个银行破产了,你的存还有保险基金来赔付,最高能赔付50万元人民币,这下你应该放心了吧?
第四、生活有保障,经历了2020年那样刻骨铭心的疫情,给了很多月光族当头棒喝,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一份存款、一份持续的利息收益,给生活带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您觉得呢?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客户,他的存款思路着实刷新了我的认知,我实在没想到定期存款还能被他玩出花样来。在此分享给大家看看:
这位客户先是在我们银行存了一笔100万元的5年期的定期存款,当时的年利率是5.225%,该产品能够按月把利息打到客户的银行账户。
办完定期后,这位客户同时开立了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每月存入金额为4354元,(刚好是上面定期存款的月利息),期限为五年,年利率为2.55%。
很多朋友来银行存钱只知道定期存款,很少人知道有零存整取这种产品,零存整取是指储户在银行每月存入固定金额,到约定期限后一次性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期后这位朋友能得到多少利息:
①定期存款的月利息=100万元X5.225%÷12=4354元;
②零存整取利息公式=月存金额X累计月积数X月利率;
③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X存入次数=(60+1)÷2X60=1830;
④最终零存整取利息=4354X1830X2.55%÷12=16931元;
⑤定期存款的利息=100万元X5.225%X5=261250元;
⑥利息合计=16931+261250=278171元;
⑦折算利率=278171÷5÷100万元X100%=5.56%
怎么样?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啊,普通客户都是老老实实存定期,拿固定的定期利息,而这位客户却能利用银行的规则,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办理了定期和零存整取账户,同时将定期付息的账户指定为零存整取的账户,之后就可以不用再管理,却将利息收益再次提高,不得不佩服。
很多事情,不能单纯看表面,人云亦云,到银行存款的人并不傻,他们不过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积累自己的财富,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