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并不是一般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可以按自负盈亏一句话就了事,这是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非您想得那么简单,其实是对原油宝产品这款缺乏相应的认识,同时也对此次“负油价”背后的阴谋有所不解。
此次,大家对原油宝产品有些意见或者看法,那是因为它或多或少是存在着产品设计及风控体系不够健全、客户测评等几方面不完善。但并不是像您说的,赚了开心赔了就怨天尤人。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说一说:
首先,原油宝这种“纸原油”,即不进行实物交割期货的交易者通常会选择提前一周交割或者移仓。比如说,此次工行在4月14日22点之就前移仓,建行也在14日左右移仓。但中行原油宝却选择以交割日前最后一天的结算价格为移仓价?
其次,停止交易时间后,让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被“宰”。后来,中行原油宝客服声称,若为合约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为8:00—22:00,超过22:00银行不会进行强制平仓。
第三,在交易时间外缺乏强行平仓的风险控制机制。一般来说,期货产品都有风险控制机制,例如油价保证金低于20%就自动平仓。正常情况下,当投资者无法在22:00操作账户,中国银行发现了油价保证金低于20%,会自动平仓,投资者也会避免无底线亏损。可在当晚的交易中,它却没有什么操作?
第四,对投资者的风险测评是否严格做到,在宣传这款产品时,把产品当做理财产品去宣传(忽视了风险)。据了解,投资中行原油宝的客户中有不少人并不懂期货,也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知之甚少,近一半是平衡型和成长型的,因此作为做市商的银行,应该提前告知投资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当然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客户也有投机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需要提高自己。
总之,外国是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的实操技不如人,尤其像“纸原油”这类衍生品市场中的产品风险控制体系仍有待完善。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公告修改交易规则(允许负价格交易)时,中行声称通过官方微博、短信、电话、公众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但或许没有察觉负价格交易背后的风险,及时提醒投资者规避风险,提前移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