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2018届毕业生人数将会超过810万。趁着机会今天聊聊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般来说,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学生就业都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选择机会,一些社会需求量稳定的专业,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去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对于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出于三点原因:
(一)工作能力不达标
就业市场为每一位求职者都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就业选择,而每一位求职者在公平的就业机会面前,都要凭借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进行竞争,以获取理想的职业。大学毕业生数目多且自身技能又不过硬,则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虽然有很多单位都是招收实习、应届毕业生的,但很多条件比较好的岗位,岗位要求确实要求高,这些要求毕业生有多少能够达到?
这个很大部分原因和我国教育机制限制有关,高校扩招速度过快,造成对人才的培养量大而不精。
(二)就业意识不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很多的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根本没有就业意识,在上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反而是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缺少就业意识很快就会被边缘化,沦为社会职场的弃儿。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越早进行角色意识的自觉变化就会越主动。尤其在进行毕业前的职业准备时,这种意识上的变化,比起制作简历、考证、网投等事项来显得更为重要。
(三)资源有限
学生的求职渠道有限,而且校园招聘限制太多,很多企业只针对本地人,或者说只有本地的企业,还有时间、资金、求职成本等因素。
以时间成本为例,一般多长时间求职?21%的大学生表示找工作比较困难,平均求职时间为5个月,超过35%的大学生表示求职非常顺利,平均求职时间仅2个月。
破解就业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鸿认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添砖加瓦”。在他看来,这不仅需要学校在大学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也应该多一些耐心,花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再培训,学生自己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在我看来,大学本科毕业基本都能找到工作,但要薪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都满意就很难了,所以其实不是找工作难,是找好工作难呀!如果加入了就业大军,面对一年又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想要找到较为心仪的工作,就要尽早提高自己的就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