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能跑能走,头脑清晰,而且是明白人,基本不会把存款交于子女打理的。
我老公公是离休干部,晚年自己能行动时,退休金一直是自己保管着,只是看病报销等等是我小叔子去办理后,领的钱就不给老人了。
一次老公公去银行取了1000元,刚出银行门,钱就被事先盯着的人给抢了,报警后也没有抓住小偷。因为那会儿不像现在,到处都是监控,所以,在最繁华的街道十字口被人抢了钱,找不到抢匪。
以后老夫妻俩一商量,把折子给了我小叔子。小叔子本来就是接班工作的,好好一份工作,不好好干,最后下岗了。平时就是靠着老爸和二姐接济,好吃懒做。
自从公公把折子给他后,公公想花钱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他还把公公折子上的钱转移了一部分。以后听老公说了,我不想参与家里的烦心事,所以就没有应答。反正钱是老人的,老人喜欢小儿子,让小儿子接班,给小儿子付饭钱,买房子,成两次家,那是老人的事情。所以,老人的钱爱给谁给谁。
老公公去世后,小叔子明确说,不让老母亲住他家,最后要住二姑子家,还被送进养老院。原因的我婆婆把公公留给她的养老钱分给了她偏疼的几个子女,小叔子分的少,不开心。我老公和大姑子一分没有,因此小叔子让他大姐照顾老母亲,他大姐也不管。
老人自己的钱,拿在手中最安全,不要认为你偏疼谁,钱就给谁,因为你偏疼的那个往往是最不孝顺的一个。
曾经在法律节目中听到一个案例:老人是离休干部,虽然九十多岁了,但是头脑清楚,生活也能自理,只是因为老伴不在了,剩下一个人而已。
老人有五个儿女,他一个人后,跟着大女儿生活了半年,把自己的存折交给大女儿保管。最后在大女儿家里住不成了,回到大儿子家住。老人想要回自己的存折,大女儿不给,担心钱被大儿子取出来用了。
几个小儿子劝大姐,存折是老父亲的,应该老父亲保管,钱老父亲愿意给谁花,那是老父亲的自由,但是大女儿就是不给。
按理说,老人自己存的钱,想咋处理,是老人的事,但是因为存折给大女儿保管,现在大女儿死活不给老人存折,其他几个子女还在怀疑大女儿是否已经取了老人存折上的钱。
现实中确实有老人让某个子女保管钱,最后老人需要用钱了,结果钱早被保管者取空了。
自己能跑能走,钱最好不要让子女保管。